融科学于人文,融理性于感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826 汪波

博文

《时间之问》第4周C 节气为什么不只是某一天而是某一时刻呢?

已有 4162 次阅读 2017-4-5 21:2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时间之问》(跨学科师生讨论)系列目录

接上节:为什么节气不仅仅是某一天,还是某个时刻呢?

学生低头想了想,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我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我们看到清明不是一天,而是某个时刻。为什么节气不仅仅是某一天,而且还是某个时刻呢?”

“对,我们刚刚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还没有讨论,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吧。节气如果仅仅是用来指导耕作,那没必要精确到“分钟”,精确到“天”就够了。”

“是的。”

“但是节气本身还涉及到天文历法,是历法计算的重要部分,而历法必须准确。”

“为什么呢?“

“24节气把一年分成24份,我们看看这每一份是多少,好吧?”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 - 太阳系其他行星轨道

“好的,首先一年不是刚好365天,而是多出5小时48分。对了,古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注:这里指回归年)

“的确,单单看一两年是无法知道一年的长度不是整数天。但是如果把时间长度拉长到百年以上,效果就很明显了。一年差了将近6个小时,也就是0.25天,那么100年就会相差25天,就将近一个月了。也就是说几乎差了两个节气那么久,一定对农业耕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这种思考方法叫做“以著见微”,通过放大区间从而发现问题。”

“好的。那现在把一年等分24份看看两个节气之间的平均间隔。”学生拿出手机打开计算器程序,“一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除以24就是15.218425天,也就是15天又5小时14分多。[参看附注1]”

“对,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整数,而是小数。也就是说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不仅仅是多少个整天,还包括额外的小时、分钟和秒。比如,如果冬至是十一月初一的子夜零时整,那么下一个节气“小雪”就不会是在十一月十六的零时,而是在十一月十六的白早上5点14分多一点。既然这个时刻不是子夜零点,所以必须计算出来。”

“可是为什么有必要去计算节气的时刻呢,需要那么精确吗?”

“就比方冬至时刻吧,冬至意味着一个拐点,意味着“阴”到达极限后,开始生出最初的一丝“阳”气,也就意味着旧的结束河新的开始,那么两个冬至时刻之间的差值就是一年的长度。所以必须精确计算出相邻两个冬至的时刻,相减之后才能精确计算出一年的长度。”

“我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在冬至附近测量影长,而不是在夏至附近呢?

“因为冬至影子长,容易测量。而且影子越长,相对误差越小。”


冬日的影子拉得很长

“那怎么计算冬至时刻呢?”

“这可说来话长了,需要长期的天文观测积累的数据,还要有耐心和缜密的推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再详细聊。”

“好的。我还有个问题。既然制定了节气,并且起了这么好听的名字,但中国地域这么广阔,气候变化这么大,耕种的作物也很不同,二十四节气能和农业生产对上吗?”

“没错,是不可能都依照同样时间表去耕作,也不可能按照同样的时间入冬、霜降。节气最初是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来命名的,和黄河流域的物候特征基本吻合。因为那时的首都在黄河流域附近。到了其它地区就不一定对得上了。”

“那节气对于指导农业耕作还有很大意义吗?”

“我个人觉得重要的不是名字,而是背后的意义。别忘了节气是太阳年的一种时间刻度,把一年的轮回分成了24份,虽然刻度是固定死的,刻度的名字也是死的,但是别忘了人是活的,人们在每一个刻度上可以自由地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并根据时间运行到某一节气来做相应的事情,这就达到目的了。”

“有点道理,还能举个例子吗?”

“你知道英语的九月叫September,可实际上sept这个词根的意思是七。”

“哦,是吗?”

“sept这个词在拉丁语系例如法语里的意思是7。”

“哦,原来如此。那十月呢?”

“十月叫October,实际上词根oct的意思是八,例如音乐的八度叫octave,章鱼叫octopus,因为有八只爪;同理十一月November,词根nov的意思是九,而十二月December,词根dec的意思是十,例如decade(十年)。”

“这么说,词根本身的意思和实际代表的月份序号之间差了2。”

“当然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人们现在也习惯了,把第九个月叫做“七”月。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理解,我想节气也是类似的,即使“霜降”那天没有降下霜来,人们也不会嗔怪节气,节气本身的作用不是预报天气,而是它的天文历法意义。”

“嗯,明白了!”

“而且节气还有一种神奇的功能,我这里要说一下。你看节气这种关于时间的科学体系,居然深深融入我们的文化之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对比,牛顿三大定律和相对论也很厉害,可是你能想象出把它们融入日常生活中吗?”

“嗯,恐怕不会。”

“可是节气就做到了!它不仅仅用来指导农业耕作,反映物候、天象变化,而且二十四节气如此深入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通过民间习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它渗透到我们的味蕾里,流淌在是世世代代相传的诗篇中,幻化在我们民族的节日里,印刻到一代又一代人在特定时间共同做一件事的共同经历里,变成了我们的集体回忆的最重要一部分。”


清明吃青团

“嗯,我深有体会,我和我的同学们来自天南地北,操着不同的方言,曾经居住地环境大相径庭,但是通过冬至吃饺子、清明祭祖、背诵着同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却能够让我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聊天的话题。”

“对,正是节气和它背后的文化传统把你们联结在一起,节气变成了粘合剂。”

“所以有些时候我觉得有些迷惑,这24节气究竟是文化呢,还是科学?”

参考文献: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1-1. ISBN: 9787505739338

附注1:实际上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地球距离太阳较近的地方运动得快,反之则慢,所以节气之间的间隔并不完全相等。这里采用的平均间隔只是一种近似。

《时间之问》(跨学科师生讨论)系列目录

未特别标注来源的图片都来自pixabay.


*****《时间之问》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3出版 *****

《时间之问》出版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3107-1043836.html

上一篇:《时间之问》4A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可它是阴历还是阳历?
下一篇:《时间之问》4D 水流云散各西东,二十四节气会成为明日黄花吗?
收藏 IP: 58.60.1.*| 热度|

3 季明烁 haipengzhangdr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