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福仙人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xq 仙人掌,不畏酷暑,不畏干旱,经受着烈日的考验,不屈不挠地生长

博文

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科介绍

已有 8594 次阅读 2016-3-23 11:53 |个人分类:网络备忘|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科介绍

南华大学生理学科由生理学教研室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构成,是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单位、湖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湖南省一支重要的神经科学研究队伍。在不断创新与开拓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队伍稳定、研究水平处于省内先进行列的二个研究方向:认知障碍性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治神经变性病发病机制及防治

目前,生理学科正教授4名,副教授5名。教师队伍中,有博士6名,硕士13名,2位留美博士后;有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蒸湘学者”特聘教授1人。2007年以来,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其他科研项目20余项,课题经费总额达1000万元以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已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近30名,其中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2名。

目前的研究生招生方向

生理学

(1) 神经变性机制及其防治:从内源性硫化氢、内源性活性醛等新视角探讨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控制神经变性的关键信号途径,研究硫化氢、Apelin等内源性活性小分子以及姜黄素、槟榔碱等中药活性成分对神经变性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2) 学习记忆的脑机制:探讨学习记忆等认知过程的脑机制、认知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联性及其防治策略,研究硫化氢、褪黑素衍生物和Apelin在学习记忆、抑郁与焦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可能的新靶点。

基础医学

(1) 神经损伤与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及其防治靶点研究:从内源性硫化氢、内源性活性醛等新视角探讨神经损伤与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及其防治靶点,研究硫化氢、Apelin等内源性活性小分子对神经损伤与认知障碍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生理学科研究生导师信息

唐小卿,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主任,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学科带头人,“蒸湘学者”特聘教授,衡阳市首届青年科技创新精英奖获得者。国际期刊Gas MedicalResearch 编委、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PLoS ONECEPP等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等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主要从事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特别关注硫化氢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2007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衡阳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参编教材3部,科研专著3部。

田绍文,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998-2003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神经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恐惧消退、药物成瘾伴焦虑性疾病的神经调节机制以及褪黑素和Apelin的抗抑郁作用及其脑机制。2004-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1项、南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参编研究生教材1部;获国家专利1项。

凌宏艳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留美博士后。主要从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特别关注miRNA和表观遗传调控对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抵抗形成的影响。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南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各1项;以第1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参编教材3部。

学科招生联系人及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生理学联系人:唐小卿,

电话:15973411737

QQ: 72709699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930-964370.html

上一篇:泉方pubmed账号过期了怎么办
下一篇: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教授在2016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收藏 IP: 42.48.187.*| 热度|

3 王正庆 杨金波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