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福仙人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xq 仙人掌,不畏酷暑,不畏干旱,经受着烈日的考验,不屈不挠地生长

博文

从三个方面培养我们的创新性思维

已有 6177 次阅读 2011-11-26 08:16 |个人分类:教育闲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三个方面培养我们的创新性思维

(唐小卿在湖南省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医学与健康分论坛的发言)

尊敬的阮长耿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旨的湖南省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医学与健康分论坛,在我们大学胜利召开了,我谨代表我校全体研究生导师对医学与健康分论坛成功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如果没有创新性思维,科研就无从谈起。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呢?经过几年的科研工作,我积累了一些切身体会和感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培养创新性思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我的一个中山大学博士同学,他的学习经历是:化学本科,生物学硕士,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后。这个交叉学科的背景知识,正是他思维开阔的重要基础,他的思维非常发散、多向。他在考虑医学问题时,可以将物理或化学中很基础的问题与之巧妙联系起来。博士毕业后的6年里,他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二是要注重与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我们都有同感,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员交流中,会突然打开你多年的谜团。因此,科研工作者加强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也许什么都没有听进去,但却使你有了一个好的idea,说白了,这个idea的产生,其实就是在别人报告的刺激下,自己所谓灵感的爆发。比如我吧,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我在研究H2S的神经调节作用。大家都知道H2S是有毒的,我为什么会想到研究其神经调节作用呢?这就是我听了某位教授的学术报告后,突然产生的灵感。那是1998年,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从北京大学唐朝枢教授那里博士毕业后,回校汇报自己的博士工作,他研究的是CO的心血管调节功能。当时,NO是研究的热点,而唐朝枢教授那边已经深入研究CO的信号转导作用了,很是让我震惊。突然,我想到,NO是气体,CO也是气体,难道机体只有这两种气体信号分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气体信号分子呢?于是,我就瞄准了H2S

        三是注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国内的科研课题,许多都是在开题论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实验结果与我们预想的结果相反,或出现我们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时,我们往往会简单地认为这是实验出了错,或者是一个意外。然而,这很可能才是问题的真实情况,是一个新发现的开始!是创新性发现的苗头!!

        就拿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说吧。我的博士后导师,中南大学药学院李元建教授多年致力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即ADMA的心血管作用,发现ADMA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破坏作用,是一个坏孩子。他建议我探讨ADMA这个坏孩子是否对神经细胞也具有破坏作用。可是,我的实验却发现ADMA对神经细胞没有毒性,反而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增殖。让我很是郁闷了一番,总是觉得我的实验出了错。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是不是ADMA也可能具有好孩子的一面,即对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呢?考虑到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与其促进NO过度生成密切相关,而ADMA是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因此我推测ADMA具有抑制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的作用。最后,我们的实验证实ADMA确实可以抑制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从而为ADMA这个公认的坏孩子平了反,开创性地发现了ADMA的神经保护这一新作用。

        研究生创新论坛医学与健康分论坛为全省和我校医学研究生搭建了一个学术成果与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活跃学术思想。举办研究生创新论坛,这是多么富有创新性!

        最后,祝湖南省第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医学与健康分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930-511782.html

上一篇:俞敏洪在清华说优秀男人
下一篇:要问你的孩子在学校的两个问题
收藏 IP: 61.187.179.*| 热度|

6 文双春 唐凌峰 徐长庆 赵凤光 傅蕴德 杨海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