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7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h77

博文

婆罗洲热带雨林生态行——杂记

已有 4940 次阅读 2019-8-24 22:08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在发表这个系列之前,我已经有大概4年没有更新博客了。在这四年中,周游世界还在抽空进行,不过手机微信日益取代了博客的分享功能。这次婆罗洲之行首先是陪孩子,不过出发前也做足了准备:入了拍虫子用的环闪,重新启用了近二十年前买的尼康老款105mm微距(那时还没有什么防抖、超声马达),将尼康的700-300置换成了适马的150-600。。。。。。算是入了生态摄影这个坑。拍了不少,虽然还不够满意,但也重新激发了我记录的兴趣,故重新开启了久已荒芜的博客。以下是行程中一些杂感,随手记之。

1.     过去我的概念中雨林是生物繁盛的富饶之地,实地的观察和学习告诉我,事实上雨林是一个较为贫瘠的生态系统,大量的降水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因此对于雨林生物来说如何争夺营养是活下去的头等大事,为此演化出千奇百怪的手段。婆罗洲雨林中大量繁殖的猪笼草就是因为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料,才需要异化出捕食动物的笼子来获取额外的氮元素等必要养分。

还有蚁巢木,实际是树木的枝干,异化生长出一个疙瘩,内部有四通八达的通道,非常适合蚂蚁来做巢,也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养分。

这非常像现代人的都市生活,压力山大,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才能找到立足之地,每个人都在努力拼搏等待机会力争上游获得更多资源,但这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活法。

2.     在我们的眼中,大自然美丽奇妙;但对其间的鸟兽虫木,更多的是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有一天下雨,我们在木屋下围坐活动,一只硕大的天牛在天花板上陪了我们一个安逸的下午。傍晚时分,一群守宫慢慢在天花板上聚集,嘶叫声此起彼伏。天牛可能是觉得不堪其扰,起身飞出屋檐准备另寻他处。谁料才一露头,一只鸟儿从天而降,一个闪扑险些得手,电光火石之间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把我们一众大小朋友看得目瞪口呆。

海滩上的寄居蟹是常见的生物,每个人都爱它的可爱玲珑。却少有人看到寄居蟹的世界残忍的一面。退潮的海底露出许多驮着各异螺壳的寄居蟹,有时候看到一群聚集在一起,以为是在开会吗?其实是在为刚发现的一个螺壳大打出手。下图中右上两只寄居蟹刚刚完成对一只小海螺的绞杀,接下来可能就要鸠占鹊巢;下面这只螃蟹本埋身于沙中,这会儿刚刚完成对一只小寄居蟹的伏击。这才是寄居蟹的日常。

其实这才是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生、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正如这张刚谢去的大王花,寄生在葡萄藤上,蛰伏数年,只有不到一周的开放,随后变黑腐去,而旁边新的一粒蕾球正在孕育。

3.     婆罗洲的生态旅行是全球闻名的较成熟路线,近年来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在组织类似的活动,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好事。这次我们的活动由鸟兽虫木组织,在当地还有马来西亚荒野雨林学校的接待和授课,活动非常丰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给小孩子们安排的课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灌输保护雨林的观念,而是相当深入地引导他们思考了多个关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问题的深入让成人也感到难以回答。比如:如何看待现在流行的宠物动物饲养?怎样界定哪些可以养哪些不该养呢?油棕的种植是砍伐雨林的一大推手,可是棕榈油的使用几乎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还要用这些产品吗?

WechatIMG7.jpg

怎样看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无论如何强调敬畏生命,无可否认人类早已是自然界中能力超群的绝对优势物种,这必然带来优越感——我们强调人类要和自然和谐共处这个命题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人类内心还是觉得有资格与自然界平起平坐。在这个前提下,前面的问题也许永远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很难坐在空调房里苛求雨林的原住民自绝于现代社会,为我们保留雨林的环境;我们能做的是将生态教育变成基本的审美,让更多的人能控制住不必要的欲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1518-1195080.html

上一篇:婆罗洲热带雨林生态行——鸟&兽
收藏 IP: 103.27.26.*| 热度|

6 杨卫东 徐长庆 王从彦 尤明庆 李雄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