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期刊是否太过看重研究新意?

已有 4822 次阅读 2012-10-23 21:30 |个人分类:国际发表要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结果, 原始结果, 复制研究, 可复制性, 期刊发表

尊敬的Eddy博士:
  我是PhD学生,我最近读了一篇有趣的文章,是同专业领域的,但我觉得研究结果太难令人相信了。我想复制这个研究看看我是不是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但我的导师告诉我不要浪费时间复制别人的研究,因为这没办法发表的。您的看法呢?

  发表压力是很大的,对像你这样的年轻研究人员来说,研究生涯刚开始,发表高分期刊的压力尤其大,而这也一直是受到关注的新闻。

  根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一篇报道,困扰着科学的一个大问题是期刊发表复制研究的低附加值。“复制”是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一项新发现被接受的基本假设是其可复制性。科学本身是一个自我纠正的过程,研究人员都尝试在先前的研究上有所发展,原来的发现可能被证实或反驳,这本是科学进步的本质。但是,复制研究通常因为较缺少新意很难发表。根据《纽约时报》的新闻:Even when scientists rerun an experiment, and even when they find that the original result is flawed, they still may have trouble getting their paper published. The reason is surprisingly mundane: journal editors typically prefer to publish groundbreaking new research, not dutiful replications.(即便当科学家重新实验,或当他们发现原先的结果是有缺陷的,要发表仍然不易。其原因惊人的平常:期刊编辑喜欢发表开创性的研究,而不是忠实的复制。)

  这可能是为什么科研人员越来越不愿意碰触“伪科学”或误报(false positive)。如同沃顿知识在线(knowledge@Wharton)的一篇文章,得到统计显著相关结果来支持任何假设是非常简单的,在现今科研人员背负这极大发表压力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在无意间偏斜实验,使之成为心里想要看到的结果;又或者,如果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发现,他们可能会急着发表,而完全忽略该去检验这是否是真的有效。这个情况又可悲又令人忧虑,因为如果这个问题到后来才被关注到的话,该主题的相关发表文章都可能被撤稿。最糟的状况是没人注意到这个问题,导致坏科学的传播。

  有什么解决办法呢?已经有些项目采取了正确的方向,例如Public Finance Review期刊2年前公开征求复制研究,最近的一个活动是这是由Science Exchange公司与开放存取期刊PLoS One共同合作的Reproducibility Initiative,透过这个活动研究人员可以将实验外包给独立第三方进行可复制性测试,然后获得实验结果结果可复制的证明,参加者遂可将可复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年稍后发行的PLoS One特别刊上。

  不过,这类的活动仍然小而不够有力,我理解你的导师的疑虑,你的研究可能不容易发表。同时,在研究生涯刚起步时,复制研究能给你的研究方法一个强大的基础。Science Careers的一篇文章在讲述一些资深研究人员如何鼓励他们的学生组队尝试复制先前的研究,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现有的文献的基础上,培养必要的科学思维方式。然而,还是有很多的原创研究可以进行,虽然复制研究除非具有极大突破性,不是这么容易独立发表,最好的方式是串联相关原始研究,然后在你的原创文稿中以“注脚”的方式标示复制研究的结果,如此一来,你就能在学习的同时维持发表的机会。

  试试用这样的方向跟你的导师说说吧。

Eddy博士国际期刊发表支持中心内容由意得英文校对专家团队支持提供

【意得辑提供专业英文论文编校学术论文翻译英文期刊发表一站式服务  www.editage.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同步刊载于意得辑专家视点频道:http://www.editage.cn/insights/期刊是否太过看重研究新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69813-625502.html

上一篇:拒稿有时是有好处的!
下一篇:该用sex还是gender?
收藏 IP: 115.113.120.*| 热度|

3 孙学军 许培扬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