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啄木鸟专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nqinghui 对错误的数学论点发表评论

博文

Zmn-0058-3 薛问天;再评师教民先生提出的三个问题(3)

已有 2010 次阅读 2019-10-10 17:32 |个人分类:数学啄木鸟|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Zmn-0058-3 薛问天;再评师教民先生提出的三个问题(3)。

【编者按。下面是薛问天先生对Zmn-0057的回答(3)。现在发布如下,供网友们共享。请大家关注并积极评论。】

  

再评师教民先生提出的三个问题(3)

薛问天
xuewentian2006@sina.cn

薛问天-c.jpg问颢()。关于0/0是不是极限的问题。

我在0050中己经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答案很简单, 0/0不是极限。原因也很简单,在极限理论中没有这样的极限。〗

在极限理论中只有两种极限,一是有穷极限,极限是确定的实数,一是无穷极限,极限称为是无穷大(∞)。因为0/0既不是数,又不是,所以0/0不是极限。这就是(问题III)的正确结论。

至于在极限理论中,把某些求极限问题(即分子和分母的极限分别为0的除式的极限问题)称之为是「0/0型」。这只是指的这类求极限问题的类型是「0/0型」,而不是说它们的极限是「0/0」。这在概念上一定要严格分清。极限有严格的定义。而师先生的错误就在于他混淆了「求极限问题的类型」和「极限」本身,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把0/0错误地看作是极限了。

问题III的结论本己是板上钉钉,不容争议的事实。不过师先生还要争辩,不妨对他的说词再作些评论。

师先生在00573中引述我多次指出那这些明显不是的符号1/00/0 连数都不是怎么能是「极限」呢?〗然后师先生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薛问天先生在上述的3段话中3次说到1/00/0因为不是数而不能是极限.这就说明,薛问天先生代表极限理论立下了正确的标准或规矩,即:不是数的符号都不能是极限,】

这是师先生又一次使用「任意歪曲,然后批判」的恶劣手法的又一例证。 
我明明是针对那些明显不是的符号1/00/0 说〖 连数都不是怎么能是「极限」呢?〗师先生却把他歪曲成我立下了标准【 不是数的符号「都」不能是极限,】然后引经据典地批判说:【无穷大(∞)不是数】,【把不是数的定义为极限】,违背了我立下的标准【所以是错误的】。

大家看出了这里是怎么歪曲我的话了吗?我根本没有立下什么标准说什么 不是数的符号「都」不能是极限,】我是针对那些明显不是的符号1/00/0 说〖 连数都不是怎么能是「极限」呢?〗 因为在极限论中〖 极限有两种,要么是,要么是数。〗那些明显不是的符号,如果不是数,自然不是极限了。也就是说,我说的是「在极限论中,没有把1/00/0这些既不是,又不是数的符号定义为极限」的事实。并没有立什么标准。

况且我在0050中还特别强调了这是针对明显不是的符号讲的。我说: 〖如果讲全点应该这么说【 极限有严格的数学定义.这里的 0/0 连数都不是,它显然也不是,怎么能是「极限」呢?】不是数的极限只有一种,0/0显然不是0/0不是数,自然不是极限了。〗

师先生在写0057时肯定看到了我的这个解释。知道了还故意歪曲我的意思进行批判。这足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师先生的人品和学风以及参与讨论的「诚意」。

师先生对我在0050说的话作了评论 。我说〖 因为极限有两种,要么是,要么是数。〗又说〖 不是数的极限,只有一种。因而除了不是数的是极限以外,凡不是数的都不可能是极限。这完全符合极限理论。〗

对于我的这段话,师先生提出的意见有两条.现在分别评论如下。

,师先生说【第1条是:把不是数的无穷大定义为极限,倒是『完全符合极限理论』,但是不符合极限理论立下的正确的标准或规矩.判断一个概念的对错,是根据极限理论立下的正确的标准或规矩呢,还是根据极限理论的内容呢?这个问题还用我教薛问天先生吗?】

要知道(问题III)根本就不是什么【 立下的正确的标准或规矩.判断一个概念的对错】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的「有和无」的问题。它是问在极限理论中「有没有把0/0定义为极限」。答案只有一个: 没有。这是非常明确的答案,因为这是明摆的事实。在极限理论中只有数(实数)是定义的极限,没有把0/0定义为极限。

至于说「0/0型」,那是求极限的问题(函数)的类型,不是极限。

我在前面说过,我并没有立这个标准。把【 不是数的符号「都」不能是极限】错误地立作标准的不是别人,正是师先生自已。极限理论没有必要符合师先生立下的错误标准。

,师先生说【第2条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极限理论违犯了自己立下的正确的标准或规矩,也同样错误. 值得说明的是:薛问天先生在与我的讨论中,所有的评论都是以极限理论的内容为正确的标准,凡是极限理论说的内容就是正确的,凡是与极限理论说的内容不同的就是错误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用因为极限理论正确,你与极限理论不同,所以你就错误这一句话就可结束讨论,我们还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讨论极限理论是否存在错误干什么?!极限理论之所以有错误是因为它违背了正确的标准或规矩!所以,我在此奉劝薛问天先生,还是以正确的标准或规矩来判别是非吧!

中己说过,(问题III)是个承认不承认「在极限理论中没有把0/0定义为极限」这个事实的问题。 根本不存在什么【 极限理论违犯了自己立下的正确的标准或规矩】。

师先先说【 极限理论之所以有错误是因为它违背了正确的标准或规矩!】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莫须有的指责。事实上是极限理论违犯了师先生立下的错误标准,这有什么错误。

问题III)问「 0/0是不是极限」就是在问「极限理论中有没有把0/0定义为极限」,这是一个事实的有无问题。当然是以极限理论为准来考查它是否有将0/0定义为极限的事实。这里并未涉及极限理论的对错的问题。根本不存在师先所说的【 凡是极限理论说的内容就是正确的,凡是与极限理论说的内容不同的就是错误的,】问题。

是的,我们是在【 讨论极限理论是否存在错误】,但是在(问题III)中师先生并未指出极限理论有什么真正的错误,而他所指的只是极限理论违背了他错误地立下的错误的「标准」。更何况他并不真正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标准」,否则就不会认为 0/0是是极限」了。而他这么说完全是嫁祸于人,歪曲事实地说是【 薛问天先生代表极限理论立下了正确的标准或规矩】。我己反复说明这不是我立的【正确的标准】,而是师先生说出来的错误的【标准】。违犯了师先生所立的错误标准,证明不了极限理论【之所以有错误】。

 

后记

此篇评论刚刚写完,看到了师教民先生写给文清慧老师的信件(0059)。师先生的中心意思是【 请薛问天先生先逐条评论我的论文0048,再逐条评论我的论文0057。】

我真有些纳闷了。0048就是那篇专门讨论7个问题的一百多页的长篇大论。就是说刚刚按照师先生的建议,叫停了7个问题的两轮讨论(0029,0036,0037,0048),转向讨论师先生提出的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的第一轮讨论刚刚结束(0050,0057),第二轮我才评论了两个问题(0058-1,0058-2),师先生还未作任何答复。怎么师先生又要叫停对此三个问题的讨论,又要求我去讨论前面的7个问题(【 请薛问天先生先逐条评论我的论文0048,再逐条评论我的论文0057。】)

是什么原因使师先生总是不敢面对具体问题继续深入讨论下去,总是半途中断,忽而这忽而那地转换话题呢?我想了很久,原来真实的原因很简单,师先生中断讨论转换话颢的真实原因是: 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了。并不是师先生所说的那些堂而皇之理由。什么【 破坏...连贯性和...关联性,便于说明观点的对错....避免薛问天先生...他常犯的...错误。...没完没了地重复已经被我驳倒的观点,...躲过我...对他的批判.】这些都同讨论问题的先后次序无关,不能成为不断转换论题的理由。

奉劝师教民先生,不要再在这些讨论先后次序的「程序性」问题上动脑筋作文章了。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还是按照你此前的建议继续讨论这三个问题的实际内容吧!

师先生说薛问天【 没完没了地重复已经被我驳倒的观点】。可我薛问天怎么一个都未发现。不要这样笼统地说,要具体地说,被你【 驳倒的观点】是什么,不妨举个例子,看是否是在自吹自擂?

对这三个问题我己分别给出了答案和作了结论,如果你不同意还可继续说出你的理由。如果你同意这些结论,这当然很好。不过师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 【 即使薛问天先生对我的论文做的7条评论全部正确,那么上述我举出的薛问天先生未敢评论的那3个问题就足够说明极限理论的漏洞了,】现在这句话不合适了,不过此时你还可以说:【 即使薛问天先生对我上述的那3个问题的评论全部正确也还不能说明极限理论就没漏洞了,】因为还有【 薛问天先生未敢评论的那些相当多的问题】。

好吧!那就请师先生把【 薛问天先生未敢评论的那些相当多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说出来,排个队。我愿意奉陪到底逐个评论,直到师先生心服口服为止。如果师先生不敢这么作,以各种借口拖延或退出,那就是像围棋的一种体面的结局一样:「中盘认输」。这一切都由师教民先生自己定夺。



返回到:

zmn-000文清慧:发扬啄木鸟精神-《数学啄木鸟专栏》开场白及目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5313-1201423.html

上一篇:Zmn-0059师教民先生的来信与文清慧的回复。
下一篇:Zmn-0060 薛问天;(问题I)的关键一问。
收藏 IP: 111.20.6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