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无形的恐惧来自何方?
“不卑不亢”四个字,很久以来都是我挂在嘴上的座右铭!尤其是走出国门后,更是时刻惦念于心。最近,忽然开窍:什么叫“不卑不亢?”堂堂正正做自己,这种朴朴素素原本自然而然的事情,怎么就成了我的座右铭了呢?
就像说从小唱的歌一样,那些张口就来的一套一套,根植于心中的观念,无形中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如今,我们有了更多的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机会。常听日本人说,现在从衣着上已经分不清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了。但我总觉得,是不是中国人?一打眼就能分辨出来。为什么呢?不是看穿没穿长袍马褂,也不是看穿没穿列宁服、中山装、中国旗袍……而是,看那衣装包裹不住的气质!
那么什么是气质呢?通常日语里不大用这个词说人,所以,日本人也就很难扑捉到我们所关注的一些东西。我们汉语中有很多说法,用日语难以准确表达。比如说:颐指气使、指手画脚;低声下气、苦苦哀求;巧舌如簧、狡辩抵赖;装疯卖傻、撒泼纠缠……在搜寻这些词汇的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我何以“不卑不亢!”为座右铭的原因!那是我们的生活中从来就缺乏堂堂正正!不是卑便是亢!
从小到大,大人们、学校里、社会上灌输的、耳闻目染的,那些所谓懂事、成熟、老练,无疑都是一些世故虚伪的演技……见到“爷”时,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孙子”到炉火纯青。遇到“孙子”时,颐指气使、指手画脚,爷得排场、爷得派头、爷得气势、爷得“老子天下第一”……我们怎么就活得那么需要演技呢?中国人喜好书法,喜好给住居、书房、办公室挂幅字画。细细想想,那挂饰有何用途呢?除了装饰作用外,也有许多所谓的座右铭,与其说是自己的座右铭,不如说是挂给他人看的又一种演技而已。
之所以会演,是因为不演不行!想起老朋友孙先生,他在日本,他的弟妹都在美国。他已经退休的父亲曾工作在国家机关,因为社会关系复杂,文革中受尽折磨。因此,孙先生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过去,我曾写文章记录我们周末一起出行游山玩水,送给他看。结果他敏感地告诉我不要写这些,在国外不要说话,小心以后回国被清算……我疑惑地问他:这有什么呀?他说:真是这样的,还是小心地好,他爸爸说小心被戴上汉奸、特务的帽子……
啊……!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社会、家庭中,每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都多多少少被打上了国家、社会、家族、个人经历的历史文化烙印,悲伤和不幸的经历会给心灵留下阴影,一种精神后遗症!细细琢磨,这种恐惧来自何方呢?
前几天,听说过去的老邻居廉阿姨去世了。她算长寿了,活了九十多岁。个头矮小的廉阿姨,被人称作“小钢炮”。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廉阿姨的革命史:文革初期她踮着脚尖,振臂高呼打倒〇〇〇,没想到后来自己也被押上批斗台,带着一块大木牌被批斗时,她的腰比谁都弯。听说晚年的她常常行踪无常,像疯子似的捡拾垃圾,儿子管不了也就不管了。折腾了一辈子的廉阿姨终于安息了。
《归来》是一部反映知识分子在文革中不幸遭遇的电影。劳改犯陆焉识,因思念家人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他的行为给怀有芭蕾舞梦想的女儿带来巨大的压力。女儿想方设法阻止母亲冯婉喻与父亲陆焉识相见,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
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揭发他的女儿芭蕾梦落空,成了一名普通的女工;他深爱的妻子冯婉喻,因患病已不认识眼前的他。当他得知妻子曾经被造反派非礼的遭遇后,怒火心中烧,他拿着一把做饭用的大铁勺子,去找曾经的造反派。没想到左打听右打听,终于找到那个昔日造反派的住处时,却遭到造反派妻子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脑地一通破口大骂……那一刻,陆焉识释怀了,因为曾经的造反派也是受害者……
1966年开始的文革,今年正好五十周年。五十年过去了,留给人们的伤害,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伤痕、破坏,更有许许多多看不见,却在无意识中时不时发作的后遗症……一方面恐惧被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于是,世故虚伪靠演技度日。另一方面又动不动地用极端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用恐吓的口气颐指气使、盛气凌人……都是文革的后遗症?甚至更远? 想起一位读者的留言:从秦始皇开始……我的祖国!我的故乡!“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千算万算终被算,算来算起一场空!不如不算……”
“心底无私天地宽”,堂堂正正最踏实……
红叶随笔 2016040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