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如何从科学研究中收益

已有 8797 次阅读 2012-12-13 08: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研究, 应用研究, 收益, 理论研究, 技术推广

科学研究一般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的目标就是发现某个科学原理,认识和了解人们未知的领域。它的成果表达形式就是发表科学论文,最大奖赏是得到NB奖,正常的经费来源在我国主要是政府的枞向科研项目经费。

 

相对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是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研究工作,有应用的欲望,但离应用远一点,叫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直接相关,就是直接工程化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中,一部分是政府的枞向经费,也有企业的横向经费,还可以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直接从市场获取收益。当然,有时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也没有非常严格的划分,且能相互转化。理论研究发现了可以应用的苗头,就变成应用基础研究了;而应用基础研究,因市场,成本等因素不可能实际应用,也就转变为事实上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相对比较独立,工作性质也比较单纯。研究人员完全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冬秋”地开始研究工作,若有创新性发现,发表科技论文,观点被公认后,确定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发现的相对论。现在的理论研究要比以前研究复杂多了,有些研究的手段要用昂贵的高科技设备,故研究工作也需要申请大量的科研经费,但相对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工作仍是比较单纯的。

 

应用研究是为实际应用服务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虽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有应用基础研究这一大类,但更多的应用研究课题来自于社会实践,且相对于理论研究,它需要更多的人从事这种应用的研究工作。

 

国际上的大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开展的研究差不多都是应用研究,往往都有雄厚的研究经费与较强的研发能力,研究经费占公司年销售额的3-5%。如宝洁公司(P&G),年销售总额约500亿USD,其研发经费也高达数十亿美元,在宝洁公司的总部,超过1000名博士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要求做到一代产品在销售,下一代产品已准备好,目前正在研究再下一代产品。我去过美国芝加哥的雅培研发总部,也是数千人的研发基地,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拥有博士学位,这样的研发中心,一年的研究开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每年也只有不超过5个新药能通过三期临床研究,真正能上市的新药,就更少了。听讲有时1年只有1个新药,故开发一个新药的研究费用,平均高达5亿美金。雅培研发总部从中国去的研发人员,还是比较多的,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有些研究组的主任就是中国人,你甚至可以在走廊上用中文喧哗。而我去到一个给芝加哥市政府服务的小公司,公司中差不多全部都是美国人,我那亲戚是那公司的电脑系统维护人员,他告诉我,到他办公室最好用英语交谈,以免老美有反感。

 

公司的应用研究,是为公司的产品服务的,故一般不存在研究出好的成果,如何推向市场的问题,且在研究工作开展之前,已做了充分地市场调研工作。宝洁公司自称是市场主导的公司,在我广州宝洁工作时,公司中所分的部门,有一半是与市场有关的,如产品发展部,市场研究部,销售部等。

 

国内的不少公司,研究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难以开发出“原创性”的新产品,这也是“山寨”产品比较多的原因。另外,大部分的工厂也不可能,及不愿意拿出3-5%的销售额来从事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这样,我国的应用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就依赖于一些政府的枞向经费了。这些所谓的应用研究,离市场实际应用的距离就比较远,有些好的研究成果,只能变成论文,而不能形成商品服务社会。

 

有些研究人员,总觉得自己的水平高,清高到看不起市场的营销与推广人员,事实上作为市场经济,市场推广的重要性有时比研究成果的水平还要重要。一个好的营销策划,比一个发明创造生产的效益还要高。在市场推广方面,有时更需要投入人力与物力,由于在公司呆过,市场方面的推广力度也不算小,故我的一些应用研究成果还可以得到一些实际应用,虽然离我的目标还差得比较远。但我相信,在高校或一些研究所,有不少很好的研究成果,因没办法推广应用而束之高阁!现在是过度竞争的市场经济,千万不要再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传统的观点了。

 

如何解决我国现有体制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是强化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国内的一些一流公司,这方面已做得不错。二就是“产学研合作”。当然,国外也有产学研合作的例子,如在国外的一些大学,你能看到一些大公司与高校合作建设的实验室。我国也有不少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已开花结果。但也有不少“产学研”的项目,只留于形式,行骗取科研经费的沟当。“产学研”合作要进一步深化,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基地,进行长期合作,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三是鼓励大学的教师、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开自己的公司。这样成果转化的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642110.html

上一篇:有些申请发明专利与发表科技论文作用是相同的
下一篇:科研成果推广的艰辛与收获
收藏 IP: 140.206.255.*| 热度|

38 陈楷翰 郑永军 武夷山 梁建华 刘淼 唐常杰 赵美娣 郭向云 罗松 刘瑞亭 李文亮 韩培存 张大成 林潘学 曹聪 赵继慧 刘军胜 赵凤光 钱磊 赵洲 高绪仁 刘洋 肖小敏 马瑞 吴浩宇 苏力宏 王磊 戴德昌 徐长庆 林耕 汪可涛 许培扬 wgq3867 xuyiganghz zhousiweiz ahmen xqhuang nichola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