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hysicsxuxiao 致远

博文

光速(12):以太的拖拽(中) 精选

已有 7484 次阅读 2014-6-17 22:31 |个人分类:高级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4)

“以太”的概念从它开始出现,其神秘的特性就一直众说纷纭。

作为一个流体力学家(就像我这个比YC弱一点点的流体力学科普学家一样),Stocks(http://en.wikipedia.org/wiki/Sir_George_Stokes,_1st_Baronet)当然要对“以太”这种流体发表他的看法。

(5)

固体受力,将发生形状变化。如果是固体内的一个小团-我们称之微元-发生形变(strain or deformation,http://en.wikipedia.org/wiki/Deformation_(mechanics))的受力截面与受力方向垂直,并且沿受力方向发生压缩或者拉伸,那么我们称这种形变为正应变(normal stress);而如果受力截面与受力方向平行,沿受力方向发生错动,我们称之剪切应变(shear stress)。固体内部相应的力(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ess_(physics))称为正应力(normal stress)和剪切应力(shear stress)。

图1 固体内的应变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formation_(mechanics)#mediaviewer/File:2D_geometric_strain.svg

当然,固体内部的各个部分总是既存在剪切应力和应变,也存在正应力和正应变,使得我们对材料的受力分析变得非常复杂。比如图1,方块ABCD在固体内部受力后,发生了位置变动和形状变化,成了abcd。小方块从ABCD运动到虚的方框,是由其它部分运动引起的,我们不考虑。仅考虑从虚框如何变成abcd的。我们认为位置变动,主要是正应变,对应图中$\frac{\delta U_{x}}{\delta x}dx$和$\frac{\delta U_{y}}{\delta y}dy$;而反映物体错动的则是剪切应变,对应图中$\frac{\delta U_{y}}{\delta x}dx$和$\frac{\delta U_{x}}{\delta y}dy$。

固体的形变分两类,称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弹性形变很容易理解,就是你小的时候打弹弓,拉开弹弓,打出一颗小石头以后,松了手,橡皮筋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而塑性形变,就是你在泥地上打了个坑,那个泥地的坑就再不会自己恢复成原来的形状了。

一般情况下,用力不大,用力时间短,固体都发生弹性形变,其遵循的规律,一般就是Hooke发现的弹性定律,那么这个时候不论剪切或者正应变,在外加力消失后,都会产生弹性回复。就会把横向或者纵向振动的波传出去很远,而波动的能量也不会快速散失成热量。

(6)

流体和固体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其行为主要是“塑性形变”,没什么“弹性”。一般,依据牛顿第二定律,考虑流体的动量变化的而得的力的平衡方程如下:

             .frac{.partial}{.partial t} .iiint_{.scriptstyle V} .rho.mathbf{u} ., dV = -., {} .oiint_{.scriptstyle S} (.rho.mathbf{u}.cdot d.mathbf{S}) .mathbf{u} -{}.oiint{.scriptstyle S} {}., p ., d.mathbf{S}.displaystyle{}+ .iiint_{.scriptstyle V} .rho .mathbf{f}_.text{body} ., dV + .mathbf{F}_.text{surf}

其中,$\rho$是流体在某个位置的密度,$\textbf{u}$某个位置上流体的运动速度,$V$是流体内一个区域的体积,而$\textbf{S}$是封闭这个区域的表面的微元(每个表面微元的朝区域之外的法线,被看做是表面的“方向”,这样每个表面微元都有了方向,方便整个公式使用矢量运算)。$p$是压强; $f_{body}$是所谓“体力”,比如重力,是指V内每个区域都受到的力;而$f_{surf}$则是区域V通过区域表面受的合力,称之“面力”。

观之整个方程,“体力”部分对之“以太”,显然没有什么来源,所以可以忽略。再看“面力”,面力可以沿表面垂直施力,推动整个区域运动;也可以剪切而施力,不过,这个力不是弹力,而是“粘滞力”(http://en.wikipedia.org/wiki/Viscosity),类似我们平时谈的摩擦力,只会以热的形式耗散能量,所以无法传递波。

唯一可以充当传递者的是含有压强的那一项,因为压强的变化,密度不断膨胀和压缩,将会将波传递出去。不过这个时候,波就是纵波了,因为振动的方向是和传播的方向一致。

(7)

有没有东西,可以既具有固体的性能,又具有流体的性能呢?当然有,有很多材料有粘弹性(http://en.wikipedia.org/wiki/Viscoelasticity),特别是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塑料,就是具有粘弹性的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其粘性的一面非常弱,而弹性的一面非常强,只有相对大尺度的作用或者相对大强度的力量,才能将材料的粘性表现出来。

因此,Stocks在1845年设想,“以太”就是这样的材料。只是他要求这种材料进入一般物质内部时,将随着些物质一起运动,而从材料的表面,到足够远的自由空间,以太将会被部分拖拽,而在真正够远的自由空间,以太将保持静止。(http://en.wikipedia.org/wiki/Aether_drag_hypothesis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e/StokesAberration1845a.png/500px-StokesAberration1845a.png

图2 以太的拖拽(1845,George Gabriel Stokes,On the Aberration of Light,Philosophical Magazine, Volume 27: 9–15,Fig 1

   图2所示,是Stock1845年依他提出的以太的拖拽理论对光行差的现象的解释。P即远处的星星,而E即地球,P和E上的箭头代表星体的运动;而中间的横线则代表光的波面,由于以太的拖拽,从星星发出的光的波面和靠近地球的光的波面都发生了变化,而运动方向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此即光行差。

   这样,Stocks通过以太的“粘弹性”的假设,既解释了光是横波这件事,也解释了光行差现象。

   只是,Stocks的假设,是以太完全随弥散进入的物质运动,谓之完全拖拽;而Fresnel的理论则是部分拖拽。那么,谁对呢?

---------------------------------------------------

附记1:2014年6月15日,行于白云山荷树林,突然想到一种处理流体连续性和涨落之间的问题的办法,类似粘弹性。以便在记忆衰退之前,上苍佑我,窥见湍流,特记之。

附记2:我知道一写公式大家就烦。但是,没有数学,大家讲来讲去,没什么意思,过分“民科”了。所以,我们还是严肃点讨论问题,免得大家鸡同鸭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1678-802880.html

上一篇:经典重温:我恨死肖重发了。
下一篇:求助,如何将ppt动画转成GIF?
收藏 IP: 202.38.220.*| 热度|

30 陈楷翰 李小文 陈小润 韦玉程 杨正瓴 王春艳 田云川 赵美娣 张云 曾泳春 李笑月 应行仁 张忆文 黄兴滨 戴德昌 黄德民 郑小康 樊京 庄世宇 zzjtcm ybyb3929 shenlu guoyanghuawu linhongye chenyuhuazililu wolfganger aliala jiareng rosejump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