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hysicsxuxiao 致远

博文

几个故事兼答飞鹏兄

已有 5044 次阅读 2014-3-13 23:59 |个人分类:总结与反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

      作为一个行为主义艺术家,我不准备将上一篇博文写完。同样,作为一个行为主义艺术家,我也不准备正面来说有关问题,以免落了CY的“到底是你先说还是我先说”的俗套。

(2)

     捣乱,不按规矩做事情,在重庆话里,叫“污场合”。我没有具体考证这个词的来历,按我的理解大约是跟宗教场所有关:在应该按照佛门或者道场规矩举行仪式的地方,将规矩搞乱,或者非要弄点污秽之物在那里,这当然是污场合了。

     有些具体的污场合的行为,在重庆话里,叫做“闹烟”。闹烟的方式,或嬉笑怒骂,或含情脉脉,都是允许的,只要能够达到污场合的目的就可以了。所以闹烟这个词非常好,一个是要闹,弄得四处都是响动,让你分不清东西南北;一个是要冒点烟,让你云里雾里,搞不清真假。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负责点“四清”工作,就去重庆华岩寺里调查,发现非常奇怪,居然和尚们吃肉喝酒娶老婆,样样都来。他就去请教刚刚解放时负责这个片区的干部们,终于摸到点门头。

     华岩寺为川东第一庙林,地位甚高。传说,明朝年间,有个老和尚云游至此,向财主讨地。财主就问,你要多大的地,这和尚说要一席袈裟之地,财主自然同意。不想那和尚将袈裟往天空一抛,顿时遮天蔽日,阴影所盖之处,竟有千亩土地。和尚在此建庙,即是华岩寺。

     当然,我听过的传说中,六祖慧能也是按照相同方式建了南华寺。传说的事,当不得真。我讲讲这个建庙的事,就是表示华岩寺地位很高的意思,传说都可以和南华寺平起平坐了。

     反正,我们知道华岩寺够大就是了,有很多地。和尚们自己的生活平日都是靠种这些地来维持。

     解放后,片区的干部就发现,这些地都不是和尚们在种,而是租给了四里八乡的农民在种。因此,干部们开始追查,最后追到了四个放租土地的人,弄来一问,说是最后都是向某某人上缴。一说某某人,干部们吃了一惊,那某某人他们都见过,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农一类。干部们就去搜查,翻箱倒柜也没什么财物,只是觉得吃饭的桌子有些怪,几个人去抬也抬不动。砸开了桌子,才发现,里面全是金条。

     明明是华岩寺的地产,怎么会落到这么个也不是住持的人的手里去放租?要知道,华岩寺里级别非常细致,规矩非常繁琐,而且都是明文张榜标明清规戒律,住持也是高僧大德,按理是不会发生这些事的。按照干部们的讲法,华严寺非常污场合,所以和尚们喝酒吃肉娶婆娘,简直就不算个事。

(3)

     污场合归污场合,当时华岩寺住持仍是高僧大德,不吃肉不喝酒也不娶老婆,所以大家仍对他极为尊敬,对庙子的感情也还在。后来华岩寺旁边陆陆续续建了些工厂和研究所,大家到庙里去买牛肉面吃-据说特别好吃-也都是端了碗回家,第二天一定把碗洗干净送回去。从来没有人说顺手拿个碗留下来自己用的,和尚们也从来没有追查谁拿了碗不送回来。这信义和尊敬,经历了沧海桑田,依然存在着,就像几百年前人们所信奉和遵从的一样。

     文化革命开始,红卫兵冲击罗汉寺。罗汉寺的住持急忙找到了华岩寺的住持,要将那些泥塑的罗汉送来避难。华岩寺的住持端的厉害,据说,他将那五百罗汉藏了,谁也找不到。其实,我更相信,那罗汉是找得到的,但是人们是用心藏了起来。

     文化革命后,庙宇又开始重建和恢复,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建得很有规模。在庙里,我见到了据说是住持写的楹联,字非常漂亮。但是,用词我已经记得非常模糊了,只是记得“心月互为根”的字句。

     是的,明月虽会被云遮蔽,但是,千万年来,总是清清朗朗、平等无碍地照耀世间。

(4)

     我外婆的骨灰,存放在华岩寺里,而我外公的骨灰却被老舅带回了武汉。

     母亲对老舅说,应该将外婆的骨灰带回去。老舅说,重庆华岩寺,就是我外婆的家,虽然我外婆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老舅并没有讲错。我外婆姓余。余家的祠堂,虽然现在没有了,但是以前就在离华岩不远的人和场。抗战时,我外婆和外公逃难到重庆的第一站,就是人和场的亲戚家。据说,一有兵荒马乱,余家的子女们,乃至余家的亲戚的子女们,都会往人和场跑,几百年都是如此。

      而在传说中,华岩这片地,本来就是余家的。换言之,明朝年间,老和尚是从余家财主的手里,讨到了华岩这片地来建立庙宇。

       既然,这片地是我们家的,我想我有资格说上两句。这场合污都污了,我硬要说没污,肯定是装逼;只是,盼望大家以高僧大德为标准,将污了的场合重新建立,而凭借的,是“心月互为根”的虔诚。因为,你并不一定知道,你的外婆可能也姓余;又或者,你的外婆的外婆可能姓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1678-775726.html

上一篇:与飞鹏兄商榷:也谈科研评价体系
下一篇:稀里糊涂之飞机哪儿去了?
收藏 IP: 14.150.10.*| 热度|

33 谢力 曹聪 戎可 罗德海 郑小康 武夷山 陈小润 陆俊茜 吴飞鹏 杨正瓴 陈安 李志军 赵美娣 王春艳 燕文韬 何士刚 陈桂华 李宇斌 李学宽 王锟 戴德昌 陈楷翰 韦玉程 吉宗祥 李志俊 zzjtcm Halloo ldongm yuweihong yjh400 weilu1 wuji2017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