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即将参加中期考核,我让她把报告PPT拿给我看。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满意,因为那就是普通学生的普通思路。她讲了没几句我就打断了她:在介绍背景时,不要抛出别人不理解的、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或者“知识点”。一,别人会费精力去思考,脑子“卡住了”,影响他们“吸收”你接下去讲的内容。二,甚至评委会跳出来问你问题,你在这件事情上解释了五分钟,整场报告的时间就来不及了,也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所以——讲保险的东西,点到为止就行了。
做报告不是把你手里的数据全部堆砌到PPT里面,而是讲一个“故事”——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用了什么实验方法,做了什么东西,得到什么实验结果,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下一步可以怎么做。实现“基本盘”就行了。就是,要让别人听明白远比罗列一大堆数据显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重要。
作报告并非简单地从自己角度做PPT就行的,还要从听众角度思考。应对别人的问题,事先就应该想好,别人可能会有什么问题,事先准备好。
我随口编了一个问题:“你现在做了这些工作,可以发什么档次的文章?”
我的学生想了想说:“可以发影响因子X左右的文章。”
我说,你的回答并不好。有个故事:陈毅元帅曾经是外交部长,有一次开记者招待会,外国记者问,你们中国是用了什么武器把美国的U2无人侦察机打下来的?陈毅说:“我一竹竿把它从天上捅下来。”
所以,并不是别人怎么问,你就直接回答。针对刚才这个问题,你可以说:“现在我已经做了催化测试、XX实验、YY表征,已经得到了完整的数据。还需要完成刚才提到的ZZ实验才能撰写SCI论文。”这样回答,说明了:1)你知道你现在在哪里;2)你知道你要去哪里;3)你知道怎样从“这里”到“那里”;4)你是个实在的人,而不是夸下海口。相反,如果你的回答只有一句“能发表影响因子X的文章”,那么,这只是一个论断,别人就会问,你的reasoning是什么呢?就是,如何证明你的文章能发表在影响因子X的杂志呢?
关于回答问题,我举了个例子:在一次博士生招生面试中,一位教授问报考我博士的学生:“现在社会上认为,读了博士不一定能找到比硕士毕业更好的工作,博士毕业后进高校也很困难,你怎么看?”那个考生说:“我不去想那么多,还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才会有好的出路。”明白了吗,这就是好的回答——务实的回答。
我“警告”学生:有时候,有人还会问一些“无理取闹”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在学术会议中都是有的。比如有的人会跳出来羞辱你:“我不相信你的实验数据,这全是错的!”你给他再次讲解后,他还是无理取闹。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表现出别人发怒、你不发怒,这样反而能博得周围听众的同情,“丢分”的是那个人,而不是你。相反,如果你也反唇相讥,那反而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对学生还说,会不会做presentation将影响你的一生。好比评职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弱点。如何在作报告时突出你的优点、“掩盖”你的缺点,这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不会做报告的人,会吃大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