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首期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交流】
最近,复旦大学出了件有意思的事儿:有个本科生袁涛自行宣布退学!他在网上说,很多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念PPT。
我是个理工科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理论学习,但我发现,理工科做学术报告的技能,能用在课堂教学。
我在国外读博士期间,做了不少场报告,但真正领会其中奥妙,是在读了《The Exceptional Presenter》一书之后。以下,我来说说课堂PPT教学的几个陷阱。
陷阱1:PPT上堆满了文字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宇航飞船升空后,在空中爆炸,几名宇航员瞬间化为灰烬。这场灾难本来可以避免的:在发射前,一些工程师已经把故障情况告诉了管理层,但工程师的表达能力不好,他们制作的幻灯片上堆满了文字,而且全是大写的英文单词,致使管理层听不懂而不采纳推迟发射的建议。让我们想想,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有多少个老师在PPT上密密麻麻地堆满文字?记住,“一张图胜过1000个单词”!理想的PPT,应该是图文并茂的。
陷阱2:“满嘴跑火车”
有的文科教授开讲座,喜欢“漫谈”,思维跳跃很快。但理工科老师,还是强调逻辑思维,就是首先想清楚我要讲哪些要点,然后围绕着要点去组织材料。作报告或者讲课要有提纲或者说“地图”。李践有本《高绩效人士的五项管理》,里面有张图,显示成功这幢“建筑”,由心态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和行动管理这无根“柱子”支撑。每讲到一个部分,他都秀出这张图。再比如,前不久我应邀作了场讲座——“读书的乐趣”,我契合复旦读书节的主题“书香复旦,悦享人生”,用一张图表示我要讲两个部分:1)读书的心路历程;2)读书和实践悟出的人生哲理。然后根据这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讲解。用PPT来设定自己讲演的进程,并帮助自己记忆。在材料的选取上,宁可断其一指,也不要伤其十指。也就是说,不要堆砌材料,而要用最具有典型性,能够达到最佳表现效果的材料。
陷阱3:没有speak to the interests of your audience
很多听众睡着了,或者在玩手机的原因在于,讲的内容没有趣。应该和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比如在讲课中提到多孔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时候,我秀出在沙滩上拍的珊瑚的照片,说这些珊瑚有很多毫米级的孔,而科学家们也合成出有孔的材料,孔径是纳米级的。在专业英语课上,我安排两节课讲如何做学术报告。我说作报告有三种境界:1)告之;2)劝说;3)号召。为了说明第三种境界,我秀出电影《勇敢的心》里面华莱士在阵前慷慨激昂的演说,使得原本怯战的民众为了自由而战。我平时看《新闻晨报》、《新闻晚报》,那里面有很多关于商业的、政治形势的、环境的报道,可以用在不同老师的课上,为讲课提供了素材或者“引子”。
陷阱4:缺乏激情
当你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听众就默认你有重要的东西要分享。而如果你自己对讲的内容没有激情,那么怎么让听众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呢?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上有篇文章,说有些人在应聘时失手,原因之一就是用一种冷冷的风格来作报告。当然,我说的“有激情”不是用夸张的腔调来作秀,而是说,精神状态饱满,热爱自己所讲的,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似乎很喜欢作“非学术”报告,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图书馆、复旦学院等等都请我讲过。每次作报告前,我专门理了头发,喷上摩丝,西装笔挺,出发前对妻子说“这下一炮打响,把楼都给炸飞了!”
总而言之,我认为至少可以从四方面提高:1)图文并茂;2)Be organized;3)Speak to the interests of your audience;4)多些“激情”。
后记:修改后由《科技导报》刊登:
2014-12-90-作讲座、讲课的四个“陷阱”及其规避.pdf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