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从美国经济危机说到人生哲理【发表素材】

已有 8677 次阅读 2009-2-2 02:21 |个人分类:我的散文|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爆发了百年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先是华尔街上很多银行倒闭,后是一些州政府大量亏空,各行各业大量裁员。其实这场经济危机的产生,在爆发之前早就有预兆了: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几个月组织了几篇文章,说美国银行把款子贷给经济情况不可靠的人,一旦那些贷了款的家庭里面有一个人失业,每个月给银行的钱就还不起。银行见几个月都没还钱,就把房子收回,再到市场上去拍卖。这样,无论贷款的人还是银行都损失了一大笔钱。我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几个月就读到了这组发表在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上的文章,没想到,真的被文章说中了!

我目前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经济危机对我个人现在的冲击不大,但是我也看到一些气氛:比如说加州高速公路上的警察到处在抓人、罚款,坐在办公室里的警察看红绿灯旁边的录像开罚单。为什么警察这么积极?因为如果警察罚不到钱,自己的饭碗也要丢了。新闻里说,加州政府频临破产,正准备出售养老院和高速公路来维持政府。以前学校给校友的群体信件里说,加州政府亏空420亿美元,以前学校的经费也被砍800万美元。我申请美国一些学校,有几个学校也给我发信说对不起,今年经费不足,招聘冻结了。

面对经济危机,我保持了一种平常心,我并不为就业行情糟糕而失魂落魄,也毫不后悔当初出国的选择。保持平常心并不是因为我现在博士后还做着的,也不是因为我得过且过,而是我知道:遇到事情就勇敢面对,想办法,找出路,再怨天尤人也没有用,这叫accountability。

其实从哲学角度来说,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说法。这就好比一块石头由于“势”高,从山顶上滚下来,总会掉到某一个地方停下来。长江的水在奔流着,有的水最后流向大海,有的水流到了长江的支流,有的水最后到了稻田,还有的水最后成了瓶装水。我大学同系同年级一百多个同学,无论成绩多差,最后都能有事情做,哪怕不是每一个岗位有耀眼的职称。

为了说明“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说法”,让我们再看一段历史:史书记载,唐太祖李渊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霸为齐王。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策划者,进攻长安的先锋,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主帅”,但是李建成是太子,准备继承帝位。但是“李世民的威望卓著,在他的周围有一大群虎将,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集团。他象一颗根深蒂固的大树,挡住了李建成通往帝位的道路”。那么这个情况怎么解决呢?当然会有一个说法,不是李世民上台就是李建成上台。公元626年,历史给了一个说法,一个结局,这些事情在后来的书里面都流传千古。

让我们再看一个普适真理,那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都是因为“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这就是一个“事情的最后的说法”。让我们把这个关系套用到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关系吧:李世民是统一全国的主帅,他身边有一大群虎将,他的“生产力”到了一定程度不再适应“生产关系”(自己打江山,哥哥做皇帝)的发展了,于是就会有一个说法。再比如:很多青年才俊做博士后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也面临同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刚进实验室的时候,你是你老板的“小三子”,给他辛苦地卖命,什么功劳都被他和他的上级拿走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你成长得“熊腰虎背”,声名在外。到了这个时候,要么留在实验室里继续做“小三子”,要么扛着自己的旗帜打出去,这必然是会有一个说法的。这是自然规律,不是任何人能阻挡的。

我看生活,我看生命,我看工作,我都有一种平常心。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这么自然,遵循着自然的法则,一切都会有一种说法的。比如说两个异性年轻人形影不离,最后总会有一个说法,要么建立恋爱关系,要么只是做普通朋友,保持距离。一对恋人恋爱多年,最后也总会有一个说法,要么走上结婚殿堂,要么分手。

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我读了很多书,也思考了很多问题。人生在世,要做正确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做正确的选择。有好的舞台,就在好的舞台上做事情。没有好的舞台,就利用给我的无论怎么样的舞台做事情。但是无论舞台是小是大,都要做堂堂正正有骨气(integrity)的人!

幸福不是金钱。幸福就在自己的心中,幸福不一定依赖于好的条件,不一定依赖于外出旅游,能在沙发上坐着看书,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能够和妻子在一起,也是幸福。幸福不依赖于别人的评介:别人怎么说自己都不算,只有自己体验出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后记:本博文第四段,经过修改后,融入了文章《跨过求学和人生中的“门槛”》,由《求学-考研》2010年第3期刊登。正式发表的文章讲了五段经历,本博文第四段作为结尾的一部分。

 

后记:本文部分内容成为《找工作的哲理和心态》写作素材,发表在《科技导报》2011年第20期。PDF下载:2011-20-86.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212505.html

上一篇:英语习语中的哲理2: Don't make a storm in a teacup等
下一篇:以前博导教给我的写作“杀手锏”【修改后发表】
收藏 IP: 222.70.0.*| 热度|

11 李刚 武夷山 杨玲 郭崇慧 郭战胜 郭向云 向峥嵘 曹聪 李宁 yophi happy212507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