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不能忽略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难点和矛盾 精选

已有 38826 次阅读 2023-11-6 08:38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微信图片_20231106070213.jpg

[照片由本人父亲拍摄]

在科学网博客看到黄吉平教授“学术写作”课的直播信息,我陆续听了几讲(有回放)。黄吉平教授除了讲述学术写作的基本功,还分享了很多投稿、写答辩信、毕业论文评审的奥秘,提供了诸多insights。这些insights,在一般的书上是不会有的。

黄老师在最近的一讲当中,罗列了几份博士论文盲审被“枪毙”的评审意见(隐去了具体的学生信息和对实验的具体评论)。有的学生没有发文章,博士论文被枪毙;发了不错的文章,博士论文也被枪毙。而且,评审人说学生只是把几章内容凑在一起,缺乏系统性,应该围绕一个章节,层层深入。这样的评审意见不好处理,因为尚需做很多新的实验,而且不清楚做了这些实验后,下一回这个审稿人是否会“高抬贵手”。

这个例子,使我想到:研究生教育难度真的很大,矛盾重重。

(一)

微信图片_20231106070217.jpg

理论上讲,招收100个研究生进来,有的研究生正常毕业,有的延期毕业,有的拿不到学位证,有的退学,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不可能指望学生都在短短的3-5年学制内步调一致地达到同样的标准。国外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也有不低的淘汰率,无论是博士生资格考试没有通过,还是博转硕,还是转到别的高校或者别的专业,还是最终毕不了业。

然而,在国内大学,如果研究生无法毕业,那么各方(无论是学生、家长、导师还是院系)的压力都很大。我听说在有些学校,如果研究生毕不了业,导师会被“惩罚”,就是会被扣掉招生名额。而在有的学校,也出台了规定——如果最近两年导师的学生毕业论文送盲审被异议,那么这位导师不能评职称。

于是,这就带来了矛盾:导师“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深夜赶工帮学生改论文甚至彻底重写论文,总之是保驾护航,但这样使得导师增加了工作量,也“便宜”了没有达标的学生,导师心里也很不爽。而如果导师坚持原则,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教训的话,那么就怕学生想不开。

(二)

微信图片_20231106070220.jpg

指导研究生也是个问题。导师为了做课题,就得招研究生。学生少,出不了活,今后导师拿不到项目。而如果学生很多的话,那么导师就要不停地想科研点子,还忙于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这就使得导师疲于奔命,尤其是看到学生不努力或者写出的论文惨不忍睹的情况下。

使得我产生上一段文字表达的想法的,是我最近和一中年博导的交谈。据她说,自己同时忙着几个学生的论文,而有的学生的论文交过来两周多了,她看到写得不好,就没有修改。在此期间,她提出让学生用一个公式再分析一下数据,但学生还没有把数据给她,于是文章就被搁置了。她感叹说:要是课题组有一个青年教师帮她改文章,那该多好啊。

这个例子更加深化了我的认识。可能有几种情况对导师指导研究生有利。第一,导师的科研生存技能特别强,他能同时带很多研究生,能“点石成金”。第二,学生特别厉害,不需要导师的指导也能成才。第三,导师特别勤奋,并且身边的亲人帮他分担掉很多杂务。而如果导师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任何一个,那么导师指导研究生就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压力。

(三)

微信图片_20231106070239.jpg

培养学生的机制也不是理想化的。如果让学生不用发表论文也能够毕业,那么有可能学生只是机械地凑工作量。要知道,只是凑满几章内容和发表几篇学术论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也要知道,有些学生虽然有几章看似质量很高的内容,论文也投了高档次期刊,但为何论文没有发表呢?在于审稿人认为论文是错的,或者不值得在高档次期刊发表。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表面上“言之凿凿”,表面上提供了厚厚的学位论文,但有可能内容包含了错误。

而且,如果让学生不用发表论文也能毕业的话,那么,导师就“无利可图”了。导师投入了科研经费,想的就是发表文章来实现项目结题或者申请新的项目。如果学生做了几年实验,没有发表文章,毕业后也不听使唤、不写论文,那么导师岂不要“吐血”?

而如果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有可能研究生做短平快的课题,不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这是个悖论。

而且,在现实情况下,如果导师强令学生必须要在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论文的话,那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延期毕业或者造成有学生达不到要求。总之,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即使有研究生在强压下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可能后来的研究生新生不愿意“自投罗网”。

(四)

微信图片_20231106070303.jpg

学生也不是理想化的。研究生处于学习阶段,科研能力、写作能力都不是很强。而且既要上课,还要做科研,还要实习、找工作。在参加优秀毕业生答辩或者参加应聘面试时,很多研究生拿出“耀眼”的实习经历,但是:哪有那么多时间参加实习?很快就把科研做出来的吗?科研论文发在什么样的杂志?

导师吐槽学生,说学生没有科研探索精神,发了一篇论文后就不再做新的研究。而学生吐槽说,自己有职业发展的需求,不实习怎么找得到工作?这时候,如果有论文发表的硬指标,导师还能够管得住学生一点。但如果没有论文发表的硬指标,导师如何管得住学生?是天天到办公室看学生在不在?还是准备撒手不管,等着学生在毕业论文交过来?

(五)

微信图片_20231105194648.jpg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同一个事情,也是众说纷纭。比如:最近有一个“直博生可以转硕士”(简称博转硕)的话题。针对这个话题,我看到两篇报刊文章说这个政策很好,给不适合培养的研究生分流的机会,但也有一篇报刊文章以此为由头,说博士过剩了,找不到好工作,所以一些人“用脚投票”,我们的教育事业应该更多考虑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究竟哪一种观点是对的?或者都对?各种观点涌现,莫衷一是。

到外面参加研究生教育论坛,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老师介绍经验。他们铿锵有力地说“一票否决”——加强对导师的管理,什么什么情况,对导师一票否决,什么什么情况,对导师一票否决。听起来,决心很坚决,力度也很大。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把导师当成了机器零件来管理。这是别人常说的“高校行政化”吗?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研究和报道的话题领域。一方面,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在这个领域必然会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08593.html

上一篇:给《科技导报》撰写通俗文章是我难忘的回忆
下一篇:从博文到铅字:成为教授级“笔者”
收藏 IP: 101.80.248.*| 热度|

31 郑永军 张卫杰 马陶武 刘立 王涛 王茂清 李东风 孙志鸿 刘玥 韩泽鹏 夏向阳 褚海亮 徐芳 赵洋 王成玉 闻宝联 胡泽春 刘全生 汪运山 苏红 谌群芳 胡新鹏 李升伟 王林平 白龙亮 丁海霞 马臻 guest29181925 guest35885668 guest65955518 guest629061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