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iong4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博文

5年研究生的问题和收获 精选

已有 30432 次阅读 2015-3-14 09:03 |个人分类:教学相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 论文, 问题, 影响因子, 毕业

题记——

   本文借朋友的一句玩笑话,将我5年研究生期间的问题和收获与大家分享!


绝大多数高校或单位对博士毕业都有第一作者SCI论文的要求,只是有的注重论文的数量,有的在意论文的影响因子,如我在的单位。不论哪一种模式,一般的单位要求的数值都在13之间,我们也不例外,于是,有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发表的论文都可以毕业N次了。的确,单从数值上看,我拥有的论文影响因子远远超过了单位的要求。朋友那样说或许也带着几分羡慕,因为这样的要求尽管不算太高,但还是有不少和我一起入学的人不能按时毕业,毕竟发表论文是一个集实验、数据分析、稿件撰写和投稿的缓慢过程,既看个人或团队实力,又看运气。我有幸“轻松”地达到了要求,成为正常毕业大军中的一员,身边有人恭喜和祝贺,也有对我“高影响因子”的夸耀和羡慕。我也为自己能够顺利毕业感到高兴,但我并不是一个喜欢一味听好话的人,5年的研究生经历,只有我自己能够清楚:发表的论文只能反映我在研究生期间的辛勤付出,并不能代表我的工作好坏。实际上,我认为自己博士期间的工作做的并不好,不能令自己满意,这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缺少亮点工作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单篇影响因子只在2-5之间,档次最高的要算之前多次提到的ScientificReports。我的专业是植物学,但却没有在植物学主流期刊发表论文,已发表的论文都在综合性或者环境类的期刊上,因为所做的工作要么创新性不高,要么内容比较狭隘。因为没有很好的亮点工作,我曾经放弃了到国外做学术交流的机会。

二、研究内容太散我发表的论文涉及到5种植物,分别是高山嵩草、紫花针茅、滇杨、凤眼莲和蚕豆。其中从高山嵩草到紫花针茅是导师从长远考虑的布局;滇杨是课题组的另一项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我同意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帮着多做一些工作,于是就接手了;而凤眼莲和蚕豆则算是我自己开展的工作,特别是蚕豆,几乎是我“偷偷”完成的工作。所有这些工作,很难完全囊括在一个研究方向或点上,研究的东西多了,每一项工作能投入的精力必然有限,想在短时间做出漂亮的工作是很难的。多而不精,是做研究的一个大忌吧,因为别人很难看出你的工作重点在哪?不客气地说就是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也因此在参加奖学金评选过程中遭遇尴尬。

三、时间安排的不合理5年时间,简单地说,我就做了3件事,一是玩,二是做实验,三是写文章。第一年在北京上基础课,实际就是在游山玩水和走街串巷中度过了。返回单位的前两年,由于导师把我交给另外一个老师指导,在他的“教导”方式下,我被迫不停地做实验,其他的事一无所成。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摆脱那个老师的“管教”,开始可以自己支配时间,但是前两年的数据放在那儿“发臭”,我不得不用后面两年来整理数据和撰写论文。因此,我真正用来关注和思考一些研究前沿和博士课题的时间很有限。于是,尽管做了很多工作,我特别害怕作报告,怕别人的提问,因为我感到许多方面都没来得及思考。

问题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我也不必十分地自责或怪罪他人。因为一段经历,总会有遗憾,也会有收获,特别是在辛劳地付出之后。我多少也算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我并不满足于目前已经发表的论文,在我毕业之后,这些工作和成绩无疑将被清零,我盼望可以一切从头开始,早日做出亮点的工作,这一切的基础和资本,正是我在这5年中历练和收获的。

一、耐得住寂寞有的人觉得一天工作8小时,周末再加一天班就受不了了,那对于科研工作者是严重不合格的。对于我,正常情况下平均从早上9点到夜里11点半(除去中间的吃饭和午睡)都是可以待在实验室或办公室,周末也极少有例外,法定节假日除了回家也都是在的。没有人要求,我也不会在乎那时别人在干什么,吃喝玩乐,已经没有踏踏实实工作能让我感到充实和安心。“入则恳恳以尽忠”,辛勤的劳作才是值得敬佩和羡慕的。

二、善于观察和联想。导师对我的评论是对科学问题比较敏感,用我的话说就是善于观察,这从我之前公布于世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参见博文:两篇课外研究论文诞生记)。除了那些,我发表的另一篇SCI论文则是我善于联想的结果。我大学的专业是生态学,那时一个重点的科目就是污染生态学,特别是关于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对滇池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我研究生期间主要的方向则是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蛋白质的调控,包括植物对污水的处理,而富营养化水体的主要元素NP则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于是,我想何不用蛋白质组学对凤眼莲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这个过程展开研究?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合理的,也是有意思的,至少文章投稿过程较为顺利。

三、过得去的写作能力。论文写作是一种技巧或能力,不会像额头的皱纹,到了年纪就自然有了,这需要不断练习。我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第一次写英文论文,半年的时间完成了4篇的初稿,经过屡拒屡投的折腾,在2014年也有一个归宿。2014年共写了2篇中文和5篇英文论文,其中4篇在当年之内接受或发表。所有文章的撰写、修改(除去语言润色)和投稿都主要是我在负责,这对我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自己掌握论文撰写的能力,未来的科研道路可能会稍微轻松一点。

博士毕业该不该有论文要求,这是一件公婆各说各有理的事,但既然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无论现在发表的论文可以毕业几次,零次也好,十次也罢,那终究只是一个阶段,一种经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自己想走的路,并愿意为此坚定不移的付出。顺利毕业的,希望在新的人生阶段不断进步;暂时无法毕业的,再加把劲,成功也将属于你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8137-874316.html

上一篇:诗情画意的研究生生活
下一篇:我和地坛有个约会
收藏 IP: 210.72.88.*| 热度|

75 文双春 张士宏 蔡小宁 武夷山 王德华 姬扬 文克玲 蒋继平 李建国 陈伟 邢佑强 胡伟 张海权 罗强 徐耀 韩玉芬 黄仁勇 尉石 王安良 黄育和 刘淼 吕鹏辉 王智文 陶涛 黄永义 毛秀光 田云川 李学宽 李毅伟 胡方云 高建国 赵保明 吕喆 苏光松 党中华 吴立 梁洪泽 张红光 冯喆 贺海龙 赵晓东 彭真明 崔晓磊 程娟 王志杰 翟远征 朱永宁 邵鹏 徐磊磊 闻光远 于志君 李海东 蒋敏强 施添锦 王焕冲 温晋 谭传武 欧阳瑶 秦伟伟 张彬 赵辉 易奎 shenlu dchlin wangqinling zjzhaokeqin xuexiyanjiu cyllcz neilchau llliu qzw scjxmu gxs2012 zhucele fy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