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将计划去重庆报告的问题,列了一个提纲,提出了五个问题。本来希望与大家一起回答,看来只有我自己回答了。我昨天展开,试图自己回答,也开始整理幻灯,越来越清晰了。今天上午,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电话采访的过程中,我感觉阐述的比较完整。看他在最后的稿件中能体现多少吧。我现在简单列出几个观点,与大家分享,其他留待重庆临场发挥。自我认为:方向和思路更加清晰了。我又说这话——应该会是这样一个方向。
第一个观点:《改革办法》改革的是出版体制,是编辑部体制或者叫编辑部出版体制,而不是编辑部。编辑部具有出版职能,还有学术职能。《办法》并没有涉及也不会越权涉及学术职能。学术职能是学术共同体的范围,或者说是主办单位可以“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观点,学术期刊出版的学术是什么?不是学术活动本身,而是学术活动的延伸——学术评价和学术评价组织。这里边的关键问题是评价的决定权归属问题或者说是“把门人”是谁,在哪?学术出版=内容(学术+出版)=主体(学术共同体+出版单位)。
第三个观点,不愁吃穿的以学术图名者,与没有生存压力或有长远投资意识的以学术谋利者,那个更加“体贴、呵护”学术?都应该是学术的守护者,不管是为名还是为利,只有维护了学术,才能实现名利的最大化和长久化。但是,如果走向极端,为名者浮躁、为利者求生存,那么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都会背离学术。所以,结论是:出版商不是能不能承担学术职责,而是其是否能够承担得起学术的成本而不影响生存。
第四个观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选择,不在于现实编辑的现有利益,而是如何保障学术出版的健康运转。那么,社会就应该扶持或者帮助、制约出版商,帮助出版商分担学术的成本,无非是两种途径:一个是给钱,一个是帮着干活。那么,因此就会形成多种出版的运行模式。
第五个观点,现在编辑的焦虑,一部分是对学术的担忧,担忧是对出版商的不信任和对出版的学术属性认识局限,另外一部分也许是对现状打破的恐惧,想象的危险所致。但是,现实生存的法则是“适者生存”,适应就是选择,选择就是重新定位。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看清大势,调整自我,面对现实从容选择。
最后,面对改革以一首五绝概括:
五绝:无题闲吟
今天勿自忧,明日在人谋。
坐看风云起,行歌名利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