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fap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

博文

赞同对院士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的条件进行研究

已有 9824 次阅读 2016-6-5 08:1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家, style, background, 微软雅黑

     赞同对院士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

                 的条件进行研究

 

   最近从网上看到,国务院责成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2009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院士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协会商中组部等11部委,研究制定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该采集工程以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重点面向年龄在80岁以上的中国“两院”院士,或虽非院士,但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采集内容包括老科学家们的口述资料及其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实物资料,还有他们参加学术活动、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音像资料。院士和老科学家是我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活档案,他们的学术成长历史本身也就是我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还觉得,应当对他们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长过程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学者学术成长的规律和条件。

2010年3月间本博曾发表过一篇博文:《1949-1952年的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系(三)——该系能否教出院士?》(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626-299876.html 

那篇博文的目的也在于讨论如何培养人才?但讨论得还不够深入。由于那时我还不知道国家已在筹划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也就没有再进一步去讨论了。

在上面所引的博文中,我谈到过大连工学院初办时,其应用物理系第一届和第二届都各有2个学生,后来成了院士。我曾提出,研究他们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长过程,是会有意义的。

   去年年底我接到一封来信,得悉上述4个学生之一,其单位已为他成立了‘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该小组曾来信问我“现在您还能记得当年与那位学生相关的一些事吗?”一个多星期前,该小组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到档案馆查阅了有关的档案;还找了我访谈,要我介绍五十年代初大连工学院的情况、以及与该生当时学习有关情况,包括老师、院系、课程设置等等。由于事情已过60多年,很多事情已记不清楚了。更成问题的是, 了解这些情况的、当时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系的教师,现在在世的,已寥寥无几了。我只能尽我所能记得的提供了一些情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626-982510.html

上一篇:再谈空间、时间与时空
下一篇:对墒与熵的简短说明
收藏 IP: 58.155.209.*| 热度|

1 董焱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