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老师博文的原话是: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是7476美元,位居世界第94位,在上榜的187个国家中位居中游;美国人均收入为43017美元,位居世界第10。居首的卡塔尔和刚果人均收入分别为10.77万和不足280美元。
按照这个数据,中国的人均收入折合人民币47472元,月平均3956元。根据北京人力社保局、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2011年度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56061元,月平均4672元人民币。我本来以为北京的人均收入比全国平均要高不少,但按照这个公布的数据来看,也就高出不到20%。也许我关于中国各地收入相差较大的印象是不准确的。”
查世界银行网站,2011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GNI per capita)为4940美元(见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NP.PCAP.CD),远远不到方老师文章里的7476美元的水平。那么,方老师的数字是不是用了购买力平价后的结果呢?这个世界银行网站,也给出了购买力平价后的人均国民收入,中国为8450美元(见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NP.PCAP.PP.CD)。
那么这个7476美元的数字到底从哪里来的呢?方老师博文没有给出处,不过有问题问google总没有错。通过Google,我找到了这个数字的一个来源,是UNDP公布的,其中的7476美元,指的是购买力平价后的2005年的美元,也就是说2011年中国的的人均国民收入8450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7476美元。由此看来,方老师简单地说“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是7476美元”,这就太不准确了。此其一也。顺便说一句,我google的结果发现,网上把7476美元作为中国人均收入的同学还真不少呢。
其二,方老师在第二段里,拿PPP后的人均国民收入跟北京职工平均工资相比,就更离谱了。首先,不应该拿PPP后的国家平均数据跟一个地区的实际收入直接相比,应该用PPP之前的国家平均数据,也就是4940美元。用4940美元折合人民币,中国的人均也就是30000元出头(月均2500出头),而不是47000多元了。
不过,事情还没完。这里要明确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人均国民收入不等于人均工资。从概念上说,国民总收入除以人口数量等于人均国民收入。这里的人口数量,是全国总人口,而不是职工总数;这里的国民总收入,也不是职工(或者个人)总收入。这里引用一个官方(国家统计局)的说法:
“人均国民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民总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财产收入等原始收入总额。人均国民总收入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个人所得。”
因此,如果方老师要比较北京的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或者应该拿北京的职工平均工资跟全国的职工平均工资相比,或者应该拿北京的人均国民收入跟全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比,这样比出来的结果才更有说服力。
方唯硕老师是搞药物研究的,是令人尊敬的一线科学家。他的很多博文我都读过,受益匪浅。这篇博文也不是针对方老师的,而是想表明一个看法,即:我们打算用数字说话的时候,不要望文生义,最好先明确数字背后的含义,否则容易闹笑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