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林林总总的创新源

已有 4640 次阅读 2012-9-14 09:24 |个人分类:创新政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来源

      在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中,以Lundvall为代表的一派学术观点认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是学习,现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学习型经济。LundvallJohnson认为,知识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学习则是获得、传播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在Lundvall看来,技术创新就是通过学习创造知识过程

其实,在技术创新领域强调学习的作用早于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形成。1936Wright发现了学习曲线现象1962年,Arrow首次提出了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概念,主张技术变迁是通过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而积累经验的结果。Rosenberg则于1982年提出了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的观点,认为通过对复杂技术的操作和使用,也能带来解决问题的方法。1980年代,Lundvall提出互动中学习learning by interacting,强调生产商与用户之间在产品开发中的互动也会带来创新。


RycroftKash在国家创新系统的框架内系统分析了创新的各种知识来源。他们认为,与手工作坊时代和大机器生产时代不同,在技术日趋复杂、组织结构越来越网络化和扁平化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常常不再 是某个人、某个团队或者某个组织的个别行为,而是多个组织(企业,供应商,用户,大学,政府等)之间的协同行为。相应地,当代的技术创新已经超越了个人学习和组织化学习,而进入了网络化学习阶段。网络化学习依据来源可以分为:干中学、用中学、从科学技术新成果中学习、从知识溢出中学习、从互动中学习、从正式的探索中学习。


      第一,“干中学”。通过“干中学”来创造新知识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干中学”尤其适用于工艺创新。例如,在日本,工程师和生产线 工人组成的团队,为了改进产品性能,通过改变技术参数(比如温度和压力等),或者通过对工作组织方式(如生产调度方面)的反复比较,从而带来产品性能的改 善。其成功之处在于工程师和一线工人之间形成了有效的知识传播渠道。再者,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干中学”对于隐性知识的学习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因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更多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完成的,而不是通过说明书和技术标准所能学到的。

    第二,“用中学”。“用中学”是在企业与用户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在某些技术领域,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常常对未来产品的改进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 反馈给企业,就成了重要的创新知识源。在软件技术领域,企业在产品成型之后,常常会发给一两家经过挑选的用户,请他们帮助测试,以发现并解决问题。在飞机 制造领域,来自飞行员的反馈特别重要,因此,飞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在科学仪器领域,来自科学家的反馈提供了重要的仪器改 进或开发新型仪器方面的灵感。在医疗器械领域,来自医生的意见也是企业的重要信息源。比如,Varian公司的Clinac治疗仪应用显性加速器技术取代 当时流行的钴60仪器的想法,就是来自于斯坦福医学院的一位大夫。

    第三,最新科技成果。企业或者创新网络可以从科学技术共同体那里追踪并获取相关知识,并应用于自身的技术创新过程之中。这要求企业重视商业情报工作,努力 搜寻外部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方面的信息。在搜寻工作中,既要注重显性知识,比如科学研究中的突破进展,或者新的工艺和产品技术等,也要注重隐性知识,而对隐 性知识的搜集通常要通过参与其中才能顺利进行。需要指出的是,过去的商业情报工作只要关注企业所处的产业部门就足以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工艺水平,而现在随着 技术走向高精尖,商业情报工作必须关注更多的行业。

    第四,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是外部创造的知识通过泄露或者交换而出现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创造者的知识溢出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典型的主动 溢出是专利公开,而最常见的被动溢出是所谓的反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即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然后通过拆装、检查、测试等手段 努力搞清其工作原理和制造方法。除了专利公开和反向工程外,知识溢出还可以通过技术许可、出版物、学术会议、人员流动和人际交流等完成。

    第五,网络内部的互动。既然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而需要网络化组织才能完成,那么,网络内部的互动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类互动可以 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等等。成功的互相学习不仅能使双方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还会触发更进一步的合 作。越是复杂的技术,在其创新过程中的互动学习越是丰富而千差万别。在这种互动关系下,互惠和互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高度互信的关系意味着交易成本的减 少。

    第六,企业自主研发。企业可以自主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旨在创造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工艺水平。跨国企业、大型企业、高技术企业 内部普遍设立技术开发部门。比如,华为公司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超过了其职工总数的10%。在世界各国,企业对R&D(研发)的投入占国内 R&D经费的比例往往超过政府的投入。

    对于上述六大创新来源,很难论定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应该获得关注。首先,这些创新来源的相对重要性,随着产业类比的不同而不同。生物技术产业或许更强调科 技新成果和企业内部R&D,在机械制造产业,“干中学”和“用中学”则显得非常重要。第二,这些创新来源的相对重要性还随着创新模式的不同而改 变。渐进式创新过程中,“干中学”、“用中学”、网络内部互动、知识溢出等,都是特别常见的形式,而在重大创新过程中,最新科技成果和企业内部 R&D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三,知识的属性不同,与之相应的各类创新来源的重要性也不相同。比如,对于隐性知识的学习,干中学、用中学和网络成 员间的互动,无疑特别关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612578.html

上一篇:旧书经典之三:了解战后美国科技政策演化的一个指南
下一篇: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收藏 IP: 173.73.136.*| 热度|

7 刘立 吴飞鹏 温珂 饶海 曹聪 邸利会 傅蕴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