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博文

重贴:给基金评审一次互动的机会

已有 3660 次阅读 2011-9-5 07:3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继续重贴——为了使曾经说过,仍然有效的话继续发挥作用,绿化个人的精力和科研时间。这是2009年9月发表的文章。

***********

      回国五年多,申请并得到过几次自然科学基金,近来年年作通讯评委。我多次在文中强调基金的立项和评审是中国科技发展最大的软肋之一,特别希望中国做得最好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能够愈加公平和高效(特别是日后用钱的效果),所以借近日学术界关心这一话题之机谈谈看法。

      提高评审水平的关键是使得实施评审的人产生将评审尽善尽美的动力。这一动力的产生不能仅靠觉悟,还得有使评委不得不为之的压力。压力来自何方?作为靠科学混饭吃的学者(本人是其中一员),在学术水平上露怯不能不是莫大的耻辱,相信绝大多数评委亦然。知耻就好办,就有了压力,即做好评审的动力来源。

      因此,我建议要求评审意见详实外,基金评审程序中包括对评审意见做一次回应。即通讯评审意见出来后先不算数,立即返回申请人,对评审意见逐条回应,然后返回另一批评委做二次评审并就科学或技术的merit给出分数。如此,通讯评委的评审意见本身也会成为批驳和裁决的靶标,不小心翼翼,岂不露怯?会审还保留,但不得改变merit的分数,只考察其他因素,如申请人兼项过多、过去有不良纪录、有人举报、平衡基金钱数等等。

      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包括逻辑和技术两个方面。逻辑上,读懂有价值的科研灵感和技术方案远比从无到有想出这些内容容易;听懂争论双方的高下远比陷身争论容易;后面的环节更容易做好。技术上,首先网络数字技术的普及使文件的归类、管理和异地转移变得越来越容易。另外,小心翼翼、高度认真所带来的评审水平的提高允许我们扩大通讯评委的人数,使目前每人平均评阅15份降至7-8份。一个人即使参加一次和二次评审,表观工作量没有增加(压力可能导致工作量增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2-483034.html

上一篇:重贴:什么样的华人学者适合回国?
下一篇: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毒瘤
收藏 IP: 112.64.39.*| 热度|

8 陈安 郑波尽 陈学雷 何红伟 方琳浩 kexuegzz Imperfectionist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