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apubmed 0代码在线绘制160+科研图

博文

癌症相关论文导读:拉曼光谱学和化学计量学:一种潜在的通用癌症诊断方法

已有 1966 次阅读 2019-12-14 14:24 |个人分类:每日文章导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癌症, 肿瘤, 文献, 论文, PubMed

肾移植患者的甲状腺疾病和癌症:单中心分析

国家结肠镜检查后解除直肠癌数据挑战服务改善结肠镜检查质量

肽受体作为抗癌药物靶标

描述癌组织中的人共济蛋白错义变异

MicroRNA-4286通过PTEN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酸浆属斑点病毒样纳米颗粒用于靶向癌症成像

维利帕尼:一种卵巢癌新型治疗选择?

光色素通过以一种p53依赖的机制抑制人肺癌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莲心碱通过抑制ZFX诱导的PI3K/AKT通路诱导胆囊癌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

子宫内膜癌的当前建议和最新进展

卵巢癌耐药生物标志物 - 更新

破译侵袭性乳腺癌中WWOX和p53间的联系

整合癌组织工程模型用于精准医疗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女性的宫颈癌筛查知识和障碍

使用siRNA序列敲低STAT6抑制人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细胞系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GD2高表达表明乳腺癌细胞侵袭性增加

靶向未折叠蛋白反应治疗头颈癌和口腔癌

血小板反应蛋白增强RANKL依赖的破骨细胞生成并促进肺癌骨转移

miR-613通过调控SOX9通路抑制肝癌干细胞扩增

拉曼光谱学和化学计量学:一种潜在的通用癌症诊断方法

癌症干细胞(CSCs)在胃腺癌中的治疗方法;DNA甲基转移酶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血清游离氨基酸在头颈癌中的预后意义

大麻二酚通过上调DR5增强TRAIL在结肠直肠癌中的疗效

microRNAs在胃癌干细胞调控中的作用:现状的荟萃分析

异常脂质代谢作为肝癌治疗靶标

癌痛全球负担

DPF3下调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运动性

使用生物信息学鉴定乳腺癌中的关键基因和潜在分子机制

通过CDK2抑制重新激活RB以降低肺癌侵袭性

环状RNA VANGL1上调通过抑制miR-195并激活Bcl-2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进展

癌症患者的应对策略和抑郁症状

是时候改变结肠直肠癌随访建议了吗?

HIF-1α诱导CX3CR1表达并促进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

BCL7A低表达预测卵巢癌不良预后

O-聚糖截断增强CD44在胃癌中的癌症相关功能

循环长链非编码RNA GAS5和SOX2OT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靶向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用于癌症治疗

CCAT1在人类癌症中的功能和致癌作用

miR-128-3p通过靶向LIMK1抑制乳腺癌细胞进展

工程CRISPR小鼠癌症模型

人参皂苷化合物K通过HIF-1α介导的葡萄糖代谢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miR-141-3p通过靶向TRAF5抑制结肠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癌症和微环境可塑性:转移中的一把双刃剑

miR-567-PIK3AP1-PI3K/AKT-c-Myc反馈环调控胃癌肿瘤生长和化学抵抗

Tepotinib逆转ABCB1介导的癌细胞多药耐药

tRNA片段5'-tiRNAVal通过靶向FZD3抑制乳腺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CRISPR/Cas9作为一种剖析癌症突变的工具

敲低FAM83B通过沉默PI3K/AKT/mTOR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65通过调控miR-216b-5p/TRIM44轴促进结肠直肠癌糖酵解和乳酸产生

硫氧还蛋白系统在癌症中的作用:癌症治疗策略

NEMP1促进乳腺癌细胞它莫昔芬耐药

MicroRNA-30e通过靶向SOX9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和侵袭

癌症幸存者的心理问题

COPD和肺癌间的分子联系:药物发现的新靶标?

乳腺癌的疫苗治疗

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T细胞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阿帕替尼通过抑制VEGFR-2增强顺铂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抗肿瘤活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7141-1210020.html

上一篇:癌症相关论文导读:DrugComb:一个整合的癌症联合用药数据门户
下一篇:癌症相关论文导读:使用区块链技术回收抗癌药物
收藏 IP: 101.88.1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