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作业和抄袭 精选

已有 5974 次阅读 2014-12-31 16:04 |个人分类:参考咨询|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有一篇文章还是很早以前看的:“中国学霸为什么在美国会得零分”,当时看到该文就想写篇博文的,一忙就放下了。今天看到孙南屏博主的博文 “说说抄作业”,  又想起这事了。孙老师的博文中说到要求学生写论文结课,并告知学术规范,却有同学气哼哼地质疑老师:你不让我们抄,我们是大一新生,什么都不懂,不抄我们能写什么?而最后看到孙老师举出学生所标的参考文献的例子:“[1]  网友,百度”,不禁笑了,不过笑过之后其实是一种深深的无奈。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便接触网络,网络的便利和应有尽有,使他们从小便形成依赖,记得我女儿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到网上去搜作业的答案,被我知道后很坚决地制止了,告诉她宁可做错也别去找所谓的准确答案。而我们的教育却很少为他们灌输学术规范、参考、引用等等概念,比较注重的都是形式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之类的东西。便如那个学霸所做的作业,一篇“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影响现代文明”,其实孩子花了大量心血,天天晚上读书,上网,记笔记,终于完成了这份论文。还非常兴奋,认为终于体会到美式的研究性学习和“素质教育”是怎样的了。但老师认为,一篇论文不可以是各种资料的堆砌,必须有一个自己的观点,然后使用事实和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这个中国学霸的作业,里面大段大段抄袭维基百科,各个网站,还有另外十几本书和期刊的论文,没有任何的脚注,没有列出她引用的资料具体来自什么地方,虽然在后面的参考资料中列出了一堆网址和书名,可是根本就不知道这些资料是如何被引用的。

        这让我想到自己所上信息检索课的作业情况,其中有一项是让学生自己选一个准备做研究的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去检索文献,然后写一篇综述。其实从布置作业开始我就强调,那篇综述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主要看你为了这篇综述如何去搜集资料检索文献的,要把这个搜集过程写出来,把搜集到的资料用到综述里。期间也是许多学生来问是不是有格式要求,有字数要求,有没有范本等等,我一律回答没有,但要求通过这个练习多尝试检索文献的各种方法。而收到的作业相当一部分是长长的一篇综述文章,格式很完美,排版很漂亮,但检索过程交待得非常简单甚至有些根本没有,有些写出检索过程和重点参考文献的,一看主要的参考文献是同主题的综述。有些列了一堆外文资料,但其实也很明显真正的综述只是参考了中文的相关综述。有个学生倒是很详细写出他找资料的过程,从开始检索到几百篇文献,到后来通过二次检索和关键词调整等,使检索结果不断缩小,最后加上关键词“综述”,找到2篇文献,完全符合要求!看了以后很是无语,许多学生没写出这个过程,但可以想到大致类似,他们认为找到与主题完全吻合的资料就对了。这其中我给几个检索过程写得很清楚而且检索思路非常清晰,但综述其实写得并不完美的学生很高的分。严格来说,那些以综述为参考文献写出来的综述其实是不合格的,不过最后还是都给过了。我们的学生,从小受到的训练是审题,你的题目是要求通过检索文献写一篇综述,所以这个综述就是他认为最主要的东西,他认为这也是你想要的东西,最后他就把综述做得很漂亮。这些学生都已经是研究生了。

         再说说本科生的事情,这个学期给刚入学不久的本科生去做了一次讲座,当时来联系的老师也说了,新生刚入学有些不适应,学习也很紧张,作业很多,而学生找参考资料只会用百度,还没意识到学校有那么多数据库可以使用,让给介绍介绍。所以这个讲座其实很基础,只是强调了找资料应该注重的资料的权威性、可信性,并比较网络信息和数据库等信息源的特点,介绍一些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这其中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讲座的组织者,大概是学生的辅导员吧,一个刚留校不久的姑娘,在我讲完后做最后总结的时候,很贴心地与学生们交流,说自己也是从学生过来的,知道现在大家做作业等等问题上有压力,而找参考资料的方法也有限,用百度等找的信息经常都是一样的,而数据库中能找到的东西就太多了,她的一个诀窍,就是找一些短小的、非权威的文章,不要全部照抄,可以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抄得技巧一点,所以这个讲座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时我还在讲台上,真恨不得要打断她的话,没好意思。等她讲完才补充了一句:数据库可以让大家找到参考资料,但可不是拿来照抄的。

        可见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包括研究生阶段,对独立思考的鼓励太少甚至没有,多的是要求遵守各种格式、标准的强调,学生也习惯找一个标准答案或标准范本,抄各种资料并未被禁止和受到批评,老师要求的只是按规矩抄,抄得技巧。便如学位论文,只要能通过检测系统便算OK了,还由此形成了许多攻略。当“不抄我们能写什么?”成为一种常态而且还在许多时候被认可了,再想想现在到处宣传和标榜的创新,其实挺讽刺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55340.html

上一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下一篇:2015,新年的祝福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38 刘立 张骥 杨正瓴 王水 李伟钢 李学宽 王春艳 刘艳红 许文婕 王善勇 李东风 张红光 韦玉程 刘俊华 侯成亚 吕洪波 赵君渝 陆俊茜 彭真明 李天成 曹俊兴 徐晓 贺利坚 王林平 赵燕 wyhzj ncepuztf ybyb3929 cbinq biofans yhq220 ztanztan dulizhi95 lwlu yuweihong hydi xieyy zy00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