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梅萨维德,西班牙语意为绿色台地,是18世纪西班牙探险家起的名字。据考古学家们考证,公元五六百年左右,有一批印第安人在这里定居,建起了规模壮阔的悬崖城,一住便是七八百年。梅萨维德国家公园,又叫弗德台地国家公园,建立于1906年6月29日,是美国唯一一个专为保护人造建筑而设立的国家公园。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蒙特苏马山谷和曼科斯山谷之间,这里有4000多处遗迹。197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
约在2000年前,一个叫作阿纳萨扎伊的印第安部族在此建立了小王国。起初他们在地坑里盖造粗犷的房舍,成为这里最早的聚居和以务农为生的印第安人。后为了躲避其他部族的侵袭,开始迁移到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间,开山凿石,垒砌墙壁,构置峭壁石室,在历史上称为峭壁居民,他们是美国南部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祖先,今天散居在北美各地的祖尼、霍庇、台瓦、凯烈等印第安人部落,祖先都是悬崖城的普韦布洛人。从遗址留下的房舍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技艺已经相当精湛。那时印第安人已经知道用沙石做成长方形的砖块,再用水和泥调成浆糊,建造砖石屋子,甚至还出现了圆形的楼房。
在中美洲、南美洲,人们不断发现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的印第安文化遗址,有的古城曾经达到10万人的规模,其建筑之宏伟不亚于旧大陆。但在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似乎是个空白区。梅萨维德遗址的发现,证明北美印第安人也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在发掘梅萨维德的遗址时,发现了蓄水灌田的水库,驯养火鸡的残迹,白底黑彩的陶器,精美的石嚣,骨器,手机织出的棉布,陵墓中找到未朽的木乃伊。这些都证明,哥伦布来到新大陆以前,北美社会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人们习惯于称梅萨维德为“悬崖村”。因为它不同于现代城市,没有相连的街道,没有集中的厂坊和商店,没有统治象征的政权机构,只是一个成簇房屋的聚落。但在占地210平方公里的悬崖上,集中如此多的村落房舍,建起如此宏大的楼房殿宇,有了手工业和物物交换的商业活动;几万人聚集一起生活,从事农业手工业活动,对付共同的敌人。显然,梅萨维德已经初步具备了城市的形态,是一座由农业聚落向手工业商业聚落过渡的居住地。如果没有废弃,不多久肯定会出现市场、商店、作坊及管理城市的政权机构,发展成为一座宏伟的城市。然而,从天而降的自然灾害降临到梅萨维德的头上。公元1276~1299年,这里发生了连续24年的大旱灾,土地干裂、植物枯死、满目焦黄,因食水断绝,迫使普韦布洛人放弃了这些悬崖房屋向东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于是,这片土地和这些村落也逐渐淹没在岁月风尘之中,悬崖城从此湮没。
1888年冬天,两个牛仔为了寻找自己失踪的牛,闯进了这片荒凉之地,却意外地发现在一些几乎不能到达的悬崖绝壁上居然有高达三四层的砖石房子。随着一批批考古学家们纷至沓来,这段尘封沙埋的历史终于重见天日。但是,随着一批批冒险家进入遗址挖宝,珍贵文物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保护悬崖遗址的法令,把这块地严密看管起来,建立了名为“梅萨维德”的国家公园。197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从此,梅萨维德成了举世瞩目的观光胜地。
目前在梅萨维德遗址尚存比较完整的聚落有300多处,每处均以上砖墙围护,内有成套的住宅,有公共的庭院和宗教建筑物。其中最大的聚落中心是“绝壁宫殿”,全楼沿崖壁而建,布局紧凑。在高楼周围还有圆形、方形的小楼。一栋长形屋的墙壁长达90米,内部间隔成151个房间;房屋下面开挖23个地穴,最大的地穴有7间房间之大,据称是居民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长屋北边有座“杯子房”,内藏430个杯子、盒子、饭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贮藏室。在这些建筑前还设有一个露天坪,供炊事与家务之用。此外还有著名的“云杉木搂”,约建于12世纪,以云杉构成而得名。全长203米,宽84米,三层楼。全楼包括114间住房,8间祭祀室。这一百多间屋子,有的呈长方形,有的呈圆形,还有的呈三角形,全依悬崖下的空地因地制宜。
梅萨维德公园从五十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修复了部分房舍,建立了博物馆和图书馆,成为世界知名的科研基地和游览胜地。 这些古迹是美洲大陆高度发展的印第安人文明的象征,对于了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北美印第安人生活极有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它列为世界12大名胜古迹之一。
注:图片选自http://pic.hangzhou.com.cn/fengguang/content/2014-03/10/content_5192572_2.htm
参考文献:
1.李原,李洋编著.被毁灭的城市.学林出版社,1996.12.
2.崔钟雷主编.最新图说地球文明奇观.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04.
3.晓峰. 峡谷中的悬崖村落. 大众科技,1999第5期
4.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Veb_f_BOTPlCVEDF3DlR606PxLDifVsr_sGhWG7lItCmm8oPRPZfCvn4mMhHCJc
参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