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语文高考分值增加,会成为第二个奥数吗? 精选

已有 8561 次阅读 2014-1-15 16:14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语文真的有些神题,大概我们许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看到一篇博文讲高考一些语文题出得不严密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a236b0102gf11.html),的确有一种越看越怀疑自己语文水平的感觉,而这些题却是选自高考试题的!考考你是不是会做这样的题目?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选自2009年 北京卷)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种做法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选自2010 全国一卷)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当然,这些题是被一些语文老师批判的,认为出题其实是出错了。先说说自己看这些题的感觉。第一题,看那四个选择,其实发现那几个成语用得都不太自然,很牵强,细想又觉得都不能算用错了。而觉得特别不舒服的是B和C,对照一下标准答案,自己显然是错了。第二题,马上能判断是用错了词的是C,然后感觉用得不太自然的词是B,结果显示又错了。

    好吧,公布标准答案:1.D  2.B

    偶都不想去讨论这个答案对错的问题了,有兴趣可以看前面链接的博文,只是感觉这样的题明显是想在题目中留点陷阱的,诚心弄点看上去似是而非的词让你难以判断,这正是现在各类考试中的一个常态,考试成为一种出题者和做题者的斗智斗勇,却找了点违背常识和正常写作规律的东西出题。文章应该写成什么样?应该表达清晰、生动、浅显,哪怕要用成语,也应该通过成语的运用让文章更形象准确而不是弄点生僻拗口的成语让人看不懂。可以更简单明了的表述,却一定要用晦涩难懂的词语,这样的题不恰好是把学生引上邪路吗?


     由此想到,中高考给语文增加了分值,要是都增加如此这般的题目的话,对学生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倒是给那些考试培训机构创造了新的商机。据报道,中高考分值身价倍增的语文,在课外辅导班里来势凶猛,原来少有人报的辅导班一下俏了起来。 人们不禁担心,当所向披靡的中(高)考指挥棒犀利起舞,语文,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奥数?根据北京市高考高招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语文学科命题原则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于是,曾经和书法、美术一样被视作兴趣的“国学班”也忽然应试起来,开设了专门针对“新中(高)考”的文言文提高班。相关负责人说:“文言文学好了,白话文是很容易的” ,其实这无非是为他们的培训找理由罢了 (http://edu.qq.com/a/20140110/003118.htm)。 要说,如果白话文还没学好的时候,去学文言文有意义吗? 可见,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调整考试科目和考分设置这样的措施,可以预见根本无助于达到预想的目标,值得担忧的是语文教育有可能越走越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757830.html

上一篇:腊八节说腊八粥
下一篇:致力于免费开放的天才黑客亚伦·斯沃茨
收藏 IP: 210.32.137.*| 热度|

38 吕喆 郑小康 闵应骅 李天成 温世正 王春艳 李宇斌 张忆文 陈小润 文克玲 喻海良 蒋永华 霍开拓 刘洋 庄世宇 李政兴 冯大诚 刘立 徐晓 王修慧 肖振亚 韦玉程 应行仁 曹须 zy00chen biofans aniuaniu yjh400 lily201307 wangqinling yuweihong tywtyw zzjtcm dulizhi95 yunmu decipherer slh2012 ztanzt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