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hj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qhj3

博文

怀念乔秀夫老师 精选

已有 6936 次阅读 2021-3-3 17:4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电脑前工作了一天,晚上出去散步,边走边拿出手机翻看信息,在一个工作群里突然看到有人发“乔老师千古!一路走好!”等文字,我吃了一惊!心想“可千万别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的乔秀夫老师啊!”我赶紧仔细查看,结果看到了乔秀夫老师的女儿用乔老师的微信发的消息,告知大家乔秀夫老师于202131日下午16点因重症肺炎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得知乔老师去世的消息,不禁陷入悲痛和深深地怀念之中。

 其实我与乔老师初次认识是在201210月在青岛石油大学召开岩相古地理会议期间。在这之前,因在野外看到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苦于找不到答案,便到处查阅资料,后来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一本乔老师的签赠本《地层中地震记录(古地震)》。通过学习,才知道我们野外看到的很多特殊现象可能是古地震形成的。201210月在黄岛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期间,初次见到乔老师,并在会后灵山岛野外考察时又和乔老师同行,亲自听乔老师在野外讲解灵山岛的软沉积物变形现象的成因。

 2012年11月底,第一次收到乔老师给我的来信,信中乔老师提到在青岛相识非常愉快,并对我博客(地质静)中叙述的一些软沉积物变形及镜下微观变形现象给予鼓励。乔老师在信中写到:“地质学是一些对这个学科有兴趣的人方能投入,看到你对地质科学的激情真使人感动。”他说我介绍的一些软沉积物变形很有意思,建议我们将野外现象与薄片研究(主要是粒度和微观变形),并对我们的工作及正在编辑的地质剖面图集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的希望。在信中乔老师写到:“我已年老,心有余力不足,希望有更多的同志从事软沉积物变形研究,这是地学前缘,但国内似乎不太重视。科学事业与退休与否关系不大,贺静同志起码能再研究20年。”信中还有一句话,看后令人心酸“我现在青年同志打工,研究所行政命令80岁以上人不得再研究了,我是厚着脸皮做自己想做的事。”当时乔秀夫老师已经82岁高龄,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地质工作的无限热爱。

 青岛会议之后,我们给乔老师寄了一套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剖面图集,乔老师在回信中说“你们的图集给我一个启发,也想为野外地质学家编一个小本本(可以放在地质背包中),软沉积变形图册(古地震图册),野外可以对照、对比(类似标准化石手册),因为我发现许多野外变形记录在地质调查时均忽略了(不认识)。” 在乔老师、李海滨、苏德辰等主编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编写说明中看到,乔老师于2013年8月开始动笔,至2014年8月便完成了初稿。在研究编写的过程中曾多次专门针对软沉积物变形进行了野外现场考察与讨论,于2015年8月重新改写,于2017年9月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9月上旬,我们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地质剖面图集》编辑工作中,遇到一些野外比较难以解释的地质现象,经单位领导同意,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乔秀夫、李海兵、呂洪波和苏德辰4位老师来到西安,一起参加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考察。在野外工作期间,乔老师和几位老师严谨、认着的工作精神令我们在油田工作的人耳目一新。每到一处,大家先认真观察,随后开始在现场讨论并争取达到共识。在每次吃饭前,利用上菜前的短暂时间,让大家对所看到的地质现象进行讨论、总结,为我们《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地质剖面图集》的编辑提供了极大地帮助。

 尽管与乔老师的结识不到十年时间,与他的接触机会也非常有限,但乔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地质工作的热爱令我难忘。2012年我在观看宁36井延长组钻井剖面时,曾发现一段非常特殊的岩心。与乔老师相识后,便把岩心照片带到北京给他看,乔老师非常感兴趣,并反复与我们一起探讨其成因,为我写了近10页的编写提纲,并手绘了这段特殊成因液化柱的解释示意图,鼓励我一定要将这种非常罕见的地质现象报道出去,乔老师说“这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一定要好好珍惜。”文章初稿出来后,乔老师逐字逐句帮我们修改,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修改意见,在乔老师的鼓励与大力帮助下我们于2017年在《地质学报》进行了报道。记得2013年在参观完唐王陵砾岩剖面时,乔老师对唐王陵砾岩的成因非常关心,并提出尽管这套砾岩沉积类型有泥石流、碎屑流、冰碛沉积等多种解释,但据他初步观察认为肯定有冰碛沉积,可能是晚奥陶世冰期的响应。并将他1996年离休后写的第一本书《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成因地层—附大连市金石滩海岸国家级风景区旅游导游》的部分内容复印后寄给我,希望我们能够将唐王陵砾岩剖面中的O3/O2奥陶系风化壳深入研究一下。近几年因每年有机会去昌平给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上课,便抽空去看望已经搬到昌平天通苑居住的乔老师。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乔老师正在给一位年轻人指导工作,2019年春季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将自己工作中磨制的一些岩石薄片转赠与我,希望我退休后能坚持学习、工作,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更多喜欢地质事业的年轻人。2020年春季受疫情影响没能去昌平,到11月底疫情缓解后我去昌平给学生上课,结束后又去看望了乔老师。看到我们后,乔老师非常高兴,给我讲述他一个月前因服药失误差点见不到我们,现在一切都好,就是在家闲着太着急,很想能再为需要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离开时,乔老师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亲自将我们送到楼下。没想到那次的相见竟成为永别!乔老师虽离我们而去,但他对地质工作的热爱以及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将铭刻于心。

1   部分乔老师写给我的信件,鼓励我坚持地质工作.jpg

1       部分乔老师写给我的信件,鼓励我坚持地质工作


2  乔老师收到我们寄去的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剖面图集后受到启发,想编一本软沉积变形图册

3  乔老师为我们延长组长8液化柱文章编写论文提纲.jpg

3  乔老师为我们延长组长8液化柱文章编写论文提纲


4  乔老师为我们延长组长8段液化柱文章提出了很多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

5    2012年10月在灵山岛野外考察期间.jpg

5    2012年10月在灵山岛野外考察期间

6   2012年在灵山岛野外考察期间,乔老师向大家现场讲解.jpg

6   2012年在灵山岛野外考察期间

7   2012年在灵山岛野外考察期间,乔老师向大家现场讲解.jpg

7   2012年在灵山岛野外考察期间,乔老师向大家现场讲解

8   2012年在灵山岛野外考察期间,乔老师向我讲解软沉积物变.jpg

8   2012年在灵山岛野外考察期间,乔老师向我讲解软沉积物变形现象

9    2013年9月乔老师在富平赵老峪剖面.jpg

9    2013年9月乔老师在富平赵老峪剖面

10    2013年9月在富平老虎沟剖面与几位老师在野外讨论.jpg

10    2013年9月在富平老虎沟剖面与几位老师在野外讨论

11   2013年9月乔老师在铜川剖面现场讲解长8砂岩中的滑动与液.jpg

11   2013年9月乔老师在铜川剖面现场讲解长8砂岩中的滑动与液化底劈现象

12   2013年9月乔老师在旬邑三水河剖面观察延长组长7砂质碎屑.jpg

12   2013年9月乔老师在旬邑三水河剖面观察延长组长7砂质碎屑流沉积


13  乔老师和几位老师在瑶曲镇剖面观察延长组长7露头,看过这里的砂质碎屑流沉积之后,乔老师风趣地说“我现在知道鄂尔多斯盆地为啥是满盆砂了,这里的砂都是外来砂,鄂尔多斯盆地真是块福地啊!”


14   在野外,乔老师与李海兵老师探讨铜川剖面延长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成因

15    在岐山蓟县系剖面讲解软沉积物变形现象.JPG

15    在岐山蓟县系剖面讲解软沉积物变形现象

16   在岐山蓟县系剖面给大家讲解微型叠层石的形成过程.JPG

16   在岐山蓟县系剖面给大家讲解微型叠层石的形成过程

17   2013年9月野外考察返回西安时,在长庆油田研究院给科研.jpg

17   2013年9月野外考察返回西安后,不辞辛苦,第二天又与长庆油田研究院给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

18  2020年11月底离开昌平前去天通苑乔老师家里看望乔老师时.jpg

18  2020年11月底离开昌平前去天通苑乔老师家里看望乔老师时,向他介绍《中国沉积学》准备再版,已经90岁高龄的他非常关心沉积学研究动态


19   离开时乔老师穿了件红色的外套,亲自将我们送到楼下,挥手道别,没想到这次的再见竟然成为永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3414-1274835.html

上一篇:偏光显微镜下的奇幻世界
下一篇:我与显微镜相伴四十年
收藏 IP: 124.23.132.*| 热度|

18 周忠浩 武夷山 刁承泰 张晓良 杨正瓴 郑永军 黄永义 李建国 苏德辰 徐义贤 吕洪波 郁志勇 王明明 杜占池 彭真明 陆仲绩 尤明庆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