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搞科研,氛围很重要 精选

已有 21230 次阅读 2021-8-1 10: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搞科研,氛围很重要

 

之前有来我们这里访问的博士生,临回国之前跟我讲来这里一年收获很大,很喜欢这里的科研氛围。这种同学之间,同事之间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非常舒服。说到科研氛围,无非是指同事(导师)之间,同学(专指博士生,可以是同门,也可以不是)之间,以及导师和同学之间的在科研上如何相处,如何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关系。

 说到老师(导师)之间的关系,我听到过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之所以优秀,最主要的品质就是希望自己同事也优秀,真心为自己的同事的更加优秀发自内心的高兴,而不是嫉妒,并对需要帮助的同事提供无私的支持。这些年,我评审过不少不同国家职称评审的材料,比如说副教授升正教授,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标准,那就是指导或培养帮助过多少junior researchers (年轻的学者,比如博士后,讲师等)。具体表现就是在教授/副教授申请科研项目的时候会不会指导年轻的学者成长,比如把博士后或讲师加入到自己的申请team (团队),带一带他们,一起申请。这俨然是资深学者对年轻学者的成长和进步应尽的责任,也是大学甚至国家政策所希望和提倡的。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十数年(抑或三五年),这是学术界的自然规律。有人讲,评价一个大学好与坏,是否一流,主要看年轻教师是否得到这足够的成长机会和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来自于大学的政策指引,也来自资深教授的无私帮助与提携。

 对于导师和博士生的关系,首先,导师想要升职,考核你的时候,你指导过多少博士生是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博士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比如当你申请很高级别的“人才计划” (国外也有类似的人才计划)项目时,会看你培养的博士生后来的职业发展,比如多少学生在高校任职,成为的副教授,教授,多少在工业界做工程师或主管等等。所以,有人讲,导师和学生最融洽的关系是平时除了学术以外的事情,不要走得太近,但在学生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候,导师一定会站在学生一边,助一臂之力,所谓大事面前不糊涂。导师,如何对自己的博士生,博士生将来成了导师就会如何对他们的博士生,这就是传承,也是轮回。

 上面讲到了老师(导师)之间,导师也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博士生之间呢?同门师兄弟之间如何相处呢?老师们私下也经常聊这个问题。很多导师都有这样的共识,但凡将来有出息的学生,在博士期间都表现的很无私,很open。这种无私体现在师兄弟之间谁有问题或困难,他都愿意提供帮助,也愿意把自己掌握的技能/绝活与别人分享。善于分享的学生成长更快,也最容易成功。也许有人会说,把自己的绝活都告诉了别人,会不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首先,你自认为的所谓“绝活”,大概率并不是什么真得绝活,成长的路上会有更高的技能去武装你,坐井观天,只会固步自封。同时,在你和别的同学分享,讨论的过程中,你本身同时一定也在进步。这就是格局。

 最后,聊一下好的科研氛围,最重要的基石其实是互相尊重。尊重什么呢?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别人的帮助,最大的感恩就是给帮助过你的人应有的credits。也就是版权意识。有些情况,即使没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但受帮助的人自己心里也要明白。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在发表的论文Acknowledgements这部分,甚至在正文里,作者会把和某些同事私下讨论的观点(ideas)进行致谢。这种学术上的规矩,每人学人,一旦成了习惯,长远这个群体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创造力。因为,只有骨子里对原创成果的尊重与保护,原创成果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而如何尊重与保护,从一点一滴做起吧。相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急功近利,无疑是饮鸩止渴,这是科研人的大忌,也是做人的大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297861.html

上一篇:我的青铜时代
下一篇:进城
收藏 IP: 134.148.198.*| 热度|

59 许培扬 夏炎 胡泽春 杜占池 郑永军 闫江毓 谭平连 张士宏 贾玉玺 吴斌 陈新平 卜令泽 周忠浩 朱志敏 史晓雷 梁洪泽 杨轶杰 吴伟晶 郭战胜 王琛 葛玉魁 袁有录 褚海亮 李陶 郁志勇 杨辉 赵志宏 杨顺华 刘忆宁 安海龙 王涛 杨正瓴 黄仁勇 张勇 刘立 黄永义 郭锡汉 刘军林 张红光 卢长明 高秋志 曹俊兴 王渊洁 高友鹤 王飞 吴耿 向剑锋 苏鑫杨 张启峰 马军 宁利中 石岩 李万峰 李斐 周阿洋 何应林 丁海霞 谢海涛 李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