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高校研究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应对之策 精选

已有 9078 次阅读 2020-10-16 13: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高校研究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应对之策


最近国内一所大学研三的学生因实验受挫面临延期毕业的压力,选择在实验室结束生命,让人唏嘘。因此,我想谈谈高校研究生(包括博士生)面临的压力与心里健康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话说研究生也好博士生也罢所面临的论文压力,毕业压力,找工作压力,等等各种各样的压力,老实讲,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国内,国外,老中学生还是老外学生,无一例外都会有,只有大小和轻重的区别。博士学位,哪有那么好拿啊?不扒层皮哪那么容易毕业呀。但反过来人,这种体会都是深刻的。

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换句话说,我们的父母无法接受自己孩子长大以后做一个平凡的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平庸的人,平庸可耻!可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注定一辈子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我们中国的孩子,当有一天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委屈,不开心的事,以至于自认为过不去的坎儿宁可跟陌生人倾诉,也不告诉父母,会悲壮地认为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因为,即使跟父母讲,得到的反馈多数也是“别人能行,你怎么不行?废物一个!” 等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话,除了更加烦恼,不会有任何帮助。这里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做一个普通人,有罪吗?当个废物,能怎么样?

我们经常说,不忘初心。但何为不忘初心?在我看来,不忘初心,就是做事纯粹,不功利。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张益唐的故事。张益唐给我震撼最大的并不是他在数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是他在餐馆打工时候,很大年纪在大学里只能做一个临时讲师的时候,还能执着他的数学问题,关键是没有人打扰他。更准确地讲他的父母,妻子,周围亲戚朋友没给他这个落魄的北大的高材生什么压力。如果张益唐后来没有得奖,我估计他一辈子过这样“潦倒”的日子也会很开心,因为他做到了不忘初心。

说起北大,最近“最土北大网红”李雪琴因为参加脱口秀大会彻底火了。没火之前,大家对这个又土又不漂亮的“傻大姐”极尽嘲讽,说她拍的短视频低俗。火了以后,当知道李雪琴竟然是当年以辽宁省自主招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的高材生,又开始酸了:北大毕业的,当是国之重器,怎么能干这种下九流的营生?李雪琴是这样回复的:北大的怎么了?北大就不能养废物?李雪琴说自己是废物,当然是谦虚,她讲的脱口秀,写的搞笑的段子其实很高级,很有北大的文化水准。但她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废物”。因为她也曾抑郁过,想到过自杀。当她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她求助了专业的心里咨询机构,并恳求他们一定要保密,不要告诉任何人。因为她不想让的老师同学们知道她是个病人。然而,令李雪琴失望伤心的是,专业机构担心她出事,还是把她的事情告诉了她所在学院。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在观念上真的应该转变了,不要对孩子们期望太高,给他们无形的压力太大。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士兵。毕竟,老师们,父母们自己也不是将军。一个健康的,正直的,诚实的,有爱心的,负责任的普通人比出人头地更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研究生,博士生,面对如此大如此多的压力,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我记得20年前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也是压力巨大。为了缓解压力我就给自己存钱,每天存几个硬币。一年以后,我就拿着这一大罐硬币去商店买了个自己最喜欢但一直舍不得买的数码相机,作为奖励。我喜欢吃,每个周末,我就去市场买两条罗非鱼,拿回宿舍自己炖,找几个要好的朋友喝一顿。其实,就是这些对自己的小恩小惠,让自己的生活感觉起来更美好一些。你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中的不开心也能得到缓解。

第二,坚持锻炼身体。读博士,最后拼的其实是身体。身体素质差,再加上压力大,将是恶性循环。当年我的一个师兄跟我讲,他之所以能在香港活下来,没放弃,最后拿到了学位,靠的就是每周雷打不动地踢半天足球。所以,很多课题组的导师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额外的要求,那就是,想毕业,羽毛球必须赢了导师才行。

第三,交一两个“忘年交”的朋友。当你遇到过不去的坎时,可以向他们倾诉。倾诉,可能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至少你不会走极端。我记得我当年我做实验很崩溃的时候,我跟港大的一位老教授诉苦。他跟我说,“只要你想把实验做成功,你就一定会成功,老天爷都会帮你”。这句话,温暖了我四年。

第四,如果实在没有信的过的人诉说,那就写出来,像写博文一样。其实当年的BBS,后来的匿名博客,现在仍然很需要,因为仍然有太多孤独的人需要温暖。

第五,多读一些书。一些名人传记会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倒霉蛋很多,并不只有你一个。也许,只有在你人生低落的时候,才能真正读进去这些书,并有所收获。另外,可以读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短暂的逃避,自我疗伤,不算丢人。

最后,如果真的有心里疾病,比如抑郁症,要勇敢地寻求专业机构,医生的帮助,是需要药物治疗的。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254583.html

上一篇: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
下一篇:做人与做学问
收藏 IP: 134.148.198.*| 热度|

35 郭战胜 李士成 夏炎 郑永军 刘立 姚攀 曹俊兴 田丰 黄永义 梁庆华 吴斌 周浙昆 陈兆权 黄仁勇 代恒伟 黄河宁 张红光 王从彦 张淑扬 杜芳 王安良 黄璟 赵少飞 李毅伟 王生亮 岳建军 王恪铭 梁洪泽 范会勇 杨顺楷 钟定胜 胡九龙 孙颉 康建 赵志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