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老外如何看SCI? 精选

已有 16036 次阅读 2020-2-26 14:46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老外如何看SCI?


我们都知道SCI是美国人搞出来的,那么美国人的高校一定对这个指标非常看重。事实并非如此。我参加过一些美国的基金评审,评奖,发现美国的学者通常用的Google Scholar 上的数据,包括论文发表数,H因子等,并不怎么用SCI的数据。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Google Scholar 包括的数据库更全。同样,澳大利亚的学者通常应用的是SCOPUS的数据,也不用SCI的数据。而我们中国的学者通常用的却是SCI的数据。为什么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Google Scholar 和 SCOPUS涵盖的数据库太多,尤其很多中文的杂志都涵盖了,这样拉不开差距,而SCI数据库里的杂志相对较少,想进这个数据库似乎更难,难能可贵嘛,所以中国学者通常用SCI的数据。

其实用哪个数据库,关系都不大。就H 因子而言,Hsci=Hscopus-2=Hgoogle-4。对绝大多数学者而言大概都有这么个规律。那么老外的学者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呢?这么说吧,在我们这个领域,我接触过的大教授,无论哪个国家的,还没有一个不关心不看重自己的这些数据的,只是不挂在嘴边而已。但在他们的各种申请材料里无一例外地会醒目地列出。很显然,这些数据就是他们的工作认可,甚至荣誉,从来不担心被人非议。其实道理也不难理解,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数据就是他们研究成果影响力的一个真实反应,因为他们没有绞尽脑汁地去人为地运作这些数据。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大教授为什么不利用他们的人脉去运作?我想主要原因就是不好意思。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做到不好意思?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想不通,运作这些有什么好处?不但没好处,还会有很大的风险。更进一步讲,这些数据虽然重要,但和他们的个人经济利益没什么关系,不会带来额外的收入。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老教授,成为教授已经快30年,而我晋升教授才一年。而我们的工资却是一样。这让我觉着很不好意思,因为这位老先生科研成果比我多,教学比我好,车开的比我破,穿着比我邋遢,怎么挣钱能一样呢?我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光不好意思有什么用?相比这个老教授,我能做的除了更加努力工作,我不知道还能干什么。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位老教授,为什么能心里平衡呢?我想了又想,无非又两个原因:一是在国外,教授的工资都不低,大富大贵是不可能,丰衣足食肯定没问题。另外教授的工资和高级讲师的工资税后也差不了多少,都能老婆孩子热炕头。我曾经和一位高讲的朋友聊过这个事 ,他说有的人更加聪明,更加努力,上教授是理所当然的,而他呢,课程讲得好,学生都喜欢,所以他很满足现状,干一辈子高讲也没问题。也就是说大家无论是讲师,还是教授,大家在经济收入上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那位老教授为什么还能如此敬业,几十年如一日?这里面也有两个原因,一是职业精神。什么是职业精神?就是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情怀。什么是情怀呢?我的理解是在我们国家搞“两弹一星”那些人拥有的就是情怀。当然,不同人的对情怀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但那种心无旁骛,无问东西的精神,总是让人敬佩的。

总结一下,要想让一个高校的教职人员安于自己的岗位并有情怀,待遇问题首先要解决。目前科研评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都是利益问题。只有把教职员工的待遇真正提高到衣食无忧的程度,各种指标的考核才能和利益真正脱钩。一旦和经济利益脱钩,所有的指标才能回归其原来的职能,才不会被乱用。也就用不着不断地拨乱反正了。

那么如何解决待遇问题?其实美国高校的做法是可以参考的。那就是严把大学助理教授的引进门槛,能进来的都是精英,并配以相当的待遇。其实说句题外话,在国外,真正情商,智商都顶尖的大多人才并不在高校。这些人的收入比高校教授高很多。当然中国的高等教育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需要一步步地来。凡事不能搞一刀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220505.html

上一篇:本科毕业生怎样才能受工业界欢迎?
下一篇:人生不需要提速
收藏 IP: 134.148.218.*| 热度|

75 王从彦 徐明昆 陈理 段法兵 李文靖 刘金涛 蔡宁 陈波 刘立 杨顺华 张永刚 王明明 武夷山 胡文兵 许培扬 杜学领 庞峰 李剑超 范会勇 强天鹏 蒋敏强 杨正瓴 王卫 张士宏 张北 朱江峰 郑永军 季丹 黄永义 马鸣 吴嗣泽 曾杰 刘金义 宋俊 孔梅 王彪 高义 朱秀榕 彭真明 梁洪泽 赵斌 王安良 霍天满 闵应骅 刘浔江 李雪 傅国旗 张明武 冯大诚 孙立杰 雷蕴奇 马陶武 朱志敏 左小超 向左甫 宁利中 丰成君 张英姿 孙颉 蒋功成 施树明 张红光 李得建 周浙昆 徐冬冬 赵吝加 孙志鸿 信忠保 吕健 王启云 曹家樅 李晓姣 崔书溪 夏志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