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成熟的澳洲本科生 精选

已有 6061 次阅读 2019-8-20 15:0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成熟的澳洲本科生


最近非常忙,忙得喘不过气来,似乎是天天都在备课,讲课,答疑。本科生的教学是澳洲大学的重中之重。重视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如果按重要性来一个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本科生,第二是自己的博士生,最后才是自己的事情,写论文,写基金,改论文,审稿,审基金等等。有时真得想抱怨一下,teaching的工作量太大了,真没时间搞科研了,科研估计要废掉了。

然而,一天晚上,刚把明天的课准备好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晚上快九点了。在停车场刚好碰见学院一位老教授,上去打个招呼,问忙什么呢?这么晚回去?老先生回答,备课啊,明天的课。我很是讶异,说,您的课都讲了好几十年了,还用备课啊?老先生说,必须的,新加了几页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好。后来一天,我去他办公室聊天,随时翻了一下他的课程讲义,手写的啊,密密麻麻的标注!比我的认真太多了!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有啥抱怨的?这样的老先生,老教授,尚如此精益求精,我等年轻的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个岗位。有时,我们经常争论,教学和科研到底啥关系,是互相促进,还是互相影响。当某一方面搞不得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要么是教学占用了科研的时间,要么科研压力太大,没精力教学了。其实,在所有类似的争论之前,如果你把每个都尽了最大努力去做,你才是适合的角色,因为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扯了这么多,谈谈澳洲的本科生。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成熟,成熟到你根本无法判断他们的年龄。开始我还以为,老外都少年老成,很多人喜欢留胡子,胡子拉碴的,一下子就是老了十岁。接触久了,你会发现,这都是表面现象。澳洲的本科生看起来成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学生并不是像我们中国学生一样按部就班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考上来的。很多学生是工作多年后突然想读个大学,然后就来了。第二个原因,虽然我没有统计数据,单就我每年带的七八个毕业设计的学生的情况可知,澳洲很大比例的大学生是边工作边学习的。这让他们的工作经验都非常丰富,当然他们的言谈举止,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都非常成熟,简单地说都是大人。而看我们国内来的博士生,有时候看起来还像孩子。

那么边工作,边学习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这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性都很明确,他们在选毕业设计的导师和题目的时候,都尽量会与自己目前公司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这对导师也是一种挑战,当然导师也很喜欢这样的项目,因为可以扩大自己与工业界的联系。

除此而外,澳洲学生其他成熟的表现如何呢?这里与其说澳洲的学生,不如说大学里所有的人员都很成熟。主要标志就是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最开始,虽然经常受到大学各个管理部分发来的各种更新的规章制度,我都以太忙为由,置之不理。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件事情,不知如何处理。比如,学生有门考试不及格,但因为这是他毕业前最后一门课,大学就有一个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规定,如果学生的成绩在什么范围内,就可以appeal,申请补考。开始不不太清楚这个规定,直到到这个学生拿着这个文件给我看,我才意识到必须执行这个规定。这件事给我很大的一个震撼。因为之前我们在国内多少年了已经习惯了,凡事要灵活机动,不能太死板,不能照本宣科,从而也就忽视了对规章制度的足够重视与认真执行。另外,说澳洲的学生成熟,就是在这些人眼里,只认规则,在规则面前,一律平等。这其实是更加成熟的表现。

另外,我非常不喜欢很流行的这样一句话“教学是良心活”。似乎讲好讲坏,不所谓,全看自己的心情。在澳洲,不认真讲课,很快会有学生投诉。通常每个学期的中间一个时间都会有一个student forum,院长主持的,学生代表收集学生的意见当面反馈给授课老师。最开始,我总觉着会不会学生会专门针对谁,看谁不顺眼就刁难。这种会开的次数多了,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基本是就事论事,老师的回复也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整个过程都是在一个很成熟的机制下进行。

不管怎么说,这学期真是拼了老命了,认真备课,尽最大努力讲好课。每次下课,都有学生会跟你说句"Thank you!"。开始还有点不适应,后来想想是应该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194436.html

上一篇:高考过后说高考
下一篇:给本科学生答疑
收藏 IP: 134.148.215.*| 热度|

30 刘全慧 郑永军 刘远超 康建 曹建军 杨正瓴 黄仁勇 周健 田丰 吴斌 陈志飞 孟佳 王从彦 冯大诚 夏炎 王恪铭 晏成和 周忠浩 赵鹏 汤茂林 韩玉芬 闻宝联 强涛 李雪 杨金波 梁洪泽 信忠保 张强 蔺甲 周跃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