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一杯敬易筋经,一杯敬独孤九剑 精选

已有 10327 次阅读 2018-5-25 16:2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一杯敬易筋经,一杯敬独孤九剑

-澳洲本科生毕业答辩有感


澳洲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是指学生在最后一年的两个学期内任选其一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一共100分。其中学期开始后两三周的时候要进行开题。开题的形式是(poster),就是学生要做一块很大的展板,把自己跟导师讨论定下的论文题目,研究背景,研究方法,预期结果等图文并茂地放在一个展板上。整个系几十号学生在一个很大的教室里把展板排开,学生站在展板边上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里的老师是系里规定的除了学生本人的指导教师外的另一位老师。这样就有两位老师给每一个学生打分,然后取平均值,满分10分。

第二个阶段,就是学期开始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每个学生要求做一个presentation (相当于毕业答辩)。这个时候论文需要完成初稿。这个presentation虽然也只有10分,但如果表现不好,不及格,那么将失去继续完成毕业设计的资格。也就是说这门课failed 了。所以每个学生都精心准备,看得出来都很紧张。

第三个阶段就是完成最终的毕业论文(Final Year Project),占80分,学期结束的时间要交上。

今天从上午9点一直到下午1点半,我们岩土专业的18名学生,每人15分钟,完成了紧张有序的presentations。澳洲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长时间,老外给我的印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就是能讲。他们这种能讲,会摆活,我们很多中国人以前是很不屑的,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无论习文还是练武最崇尚的是练内功,花架子是让人瞧不起的。于是我们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定式,只要内涵有了,形式是无关紧要的。更甚者,我们会对形式的东西有一种下意识的反感。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家之所以推崇扫地僧,除了他武功盖世以外,最主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扫地僧的形象和身份。似乎越是这种形式和内容反差的越厉害,就越让人膜拜。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久而久之,我们中国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越来越害羞。越害羞,越深藏不露,水平就显着越高,心里越满足。我以前就是这个样子。

我的改变是源于我女儿在澳洲上小学。通过不断跟澳洲的孩子家长,老师交流,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才逐渐发现,我之前对老外能摆活的认识是片面的。老外能讲,会讲,屁大一点事都能讲的头头是道,很有水平的样子不是天生的,而是训练出来的。

我们中国人的家长可能很难想象,像我女儿这么大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每周都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的机会。这种演讲可能只有几分钟,但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要声音响亮,很逻辑的表达出来,也是不容易的。而且演讲完还要回答其他小朋友的提问。提醒一下,这个训练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另外,从一年级开始,我的女儿已经养成了每天回家读一本英文书的习惯。我大概算过每本故事书大概有3000-5000个单词,里面的单词经常有我不认识的。有时候,我跟我老婆讲,我目前每天读文献平均起来可能还没我女儿多。除此以外,从二年级开始,我女儿每天要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标点符号正确,时态准确,a, an, the从来没错过。而我每天审稿,都能看到我们国内的研究生的论文,a,an,the乱用,时态想用哪个用哪个,标点符号瞎点等低级错误。这能说明什么?就是没有训练。

回顾我们的成长历史,当然也不能说没有训练。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受到的训练还少吗?而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考试。我们的众多考试,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主要考核的其实是记忆能力和考试技巧。对于思辨,逻辑,表达等方面的训练非常缺失。这也是我在澳洲我们这次毕业答辩中发现的问题。而这些老外学生演讲过程中表现出的逻辑清晰,口吐莲花,挥洒自如其实也是内功,都是从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金庸的小说里,说,什么武功最厉害?很多人会说是易筋经,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等。这些都需要深厚的内功为基础。然而当我读到有些人比如令狐冲,林平之即使内功平常,但只要学会了独孤九剑,辟邪剑法也能威力无穷。这是我很长时间不能理解的。后来慢慢懂了,金老爷子也许是想告诉大家内容和形式其实是一个东西。

从明年开始,我要负责我们系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很是有些感触。一杯敬易筋经,一杯敬独孤九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115730.html

上一篇:让子弹飞一会儿
下一篇:第一次审中文稿件有感
收藏 IP: 134.148.196.*| 热度|

24 王庆勇 马省伟 曾泳春 刘洋 熊建华 黄永义 罗汉江 吴斌 黄仁勇 左小超 孟浩 姚伟 孟佳 秦占杰 陈小润 强涛 周忠浩 韩玉芬 王德龙 王从彦 于国宏 张翠娟 李雪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