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 精选

已有 13556 次阅读 2018-1-26 07: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


这段时间女研究生举报以前的导师性骚扰、男博士生自杀,再一次把师生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不明事理的看客会疑惑师生关系怎么这么复杂?师生相处起来为什么会这么难!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出问题的老师或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赶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简而言之,师生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在变化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于是出问题了.

中国自古有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人们对这种关系的认可其实是取决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一个徒弟要想学得一门手艺,拜师学艺,伺候师傅几年方能学到点真本事.师傅看徒弟对自己一片孝心,勤勤恳恳,教其几手安身立命的本事,这种交换,这种师徒关系在当时的情况下存在其实是合理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师傅们逐渐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职业,那就是大学的老师,教授,他们再也不靠徒弟们的学费过日子,更不需要徒弟们天天鞍前马后的伺候,因为有大学这个机构给教授们开工资,教授们直接负责的是大学.同时,徒弟们也不需要把学费交给师傅,如果交不起学费,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到师傅们家里去打工,换取师傅对自己的认可.在国外大学尤甚,很多学生,尤其是博士生,一旦能拿到奖学金,学费全免不说,还有一笔可观的工资收入,足够你博士期间衣食无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旦师傅和徒弟的收入来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么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一定跟以前非常不同.无论是导师和学生如果还按照中国古时候的师徒关系定位现在的师生关系,一定会出问题.

那么现在的师徒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这里说明一下,这里的师徒,姑且只指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应该很简单,只要你能抓住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从导师的角度讲,你一定要清楚学生跟你读博士这几年最关心,最想要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学生最关心的无非就两件事,一是拿到博士学位,顺利毕业,二是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任何大学对学生毕业都有要求,有的学校要求发多少篇什么级别的论文;有的大学要求博士论文必须通过国际同行的评审.不管什么标准,都是要求博士生在博士期间的工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这个水准,其实也是对博士生这几年学术水平进步的要求.也是博士生们对导师当然也是对自己的期望.说白了,就是要学点将来能安身立命的本事.这个本事从何而来,当然谁都会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但师傅如何领进门,能不能领进门其实是关键.在这一点上,导师一定要把重点抓住,这远比有事没事请学生吃个饭,聚个餐重要得多.因为多少年后,如果哪个学生还能想起你,念你个好,绝不会是因为你哪天请他吃了什么饭.因为学生的主要需求不在那里.

学生的另一个关键需求就是毕业找工作.无论国内国外,这个事上导师都能扮演关键角色.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无论是工作阅历,还是社会关系,导师都要比学生强很多.找工作当然主要还是学生手里有没有打动未来东家的真本事.这个本事可能是看得着的论文,专利等,也包括学生未来的潜能,这个可能更加重要.学生到底怎么样,用人单位如何确定? 导师的推荐功不可没.总之,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导师如果能推上一把,学生自然会感激你.否者,有的导师,对学生不闻不问,多少年后,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发达了,成功了.导师千万别逢人就说,某某是我当年的得意弟子,没有之一,云云.有意思吗?

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要想处理好师生关系,学生也要知道导师想要什么? 导师想要什么呢? 导师也是人,导师也要生存和发展.既然导师的工资来自大学,那么导师最想要的其实是发展.什么是发展? 那就是要不断出成果,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大学的考核,同时也来自世界同行的压力.学生如果科研做得好,不断有阶段性的成果出来,这无疑是对导师最大的感恩.学生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点,远比给导师鞍前马后,端茶倒水来获得导师的好感重要地多.

既然知道了导师和博士生之间彼此最想要的是什么,师生关系就应该不难处理好.如果还有处理不好的情况,就一定是彼此要求太多.导师不要因为指导过学生,给学生创造过机会就要求学生感激自己一辈子.学生日后稍有不周,就骂学生白眼狼,忘恩负义.你能把学生带好,只是你的本分,仅此而已.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能对导师要求太多,导师不是你的父母,亲姐,亲哥,他们没有义务对你事无巨细地都管.不要因为导师哪点做得不顺自己的意就怀恨在心,毕业后老死不相往来.这两个极端都是不成熟的表现.而无论导师还是学生都是成年人了.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人生之路终归要靠自己去走.






反思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096852.html

上一篇:八句忠告
下一篇:说走就走的旅行
收藏 IP: 134.148.193.*| 热度|

38 王从彦 李东风 郭战胜 白龙亮 徐耀 刘立 唐朝克 孙志鸿 张鹰 李万峰 王涛 李毅伟 黄永义 翟文宝 汪晓军 王汀 文克玲 韩玉芬 汪育才 李斐 叶建军 徐冉成 苏国营 李建国 张红光 张高峰 吴斌 熊建华 刘全生 张士宏 吴雷 侯勤福 田丰 张海权 蔺甲 于国宏 刘安金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