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cq45 心静似水,容纳百川;雨水交融,普天同乐

博文

金色奖章应该献给谁? - 【悠悠同学情】(25)

已有 3987 次阅读 2014-12-22 13:26 |个人分类:悠悠同学情|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哈医大十六期



金色奖章应该献给谁?



2014年(马年)行将过去,2015年(羊年)即将来临。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对于本人来讲,2014年也是一个好年头,可以说是喜事连连。

虽然本人申报的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名落孙山,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从评审专家的反馈中得到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内容重于形式  - 从“标书哥”的标书被毙谈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39407.html ,获益匪浅,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

 

 

我今年虚岁70,古稀之年终于看见隔辈人(长孙)降临人间,高兴的劲甭说了,全家人都喜上眉梢。


今年哈医大首次进行二级教授评审,全校共有54名获得黑龙江省人事厅批准,本人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一位普通的高校教师能获此殊荣,足以告慰江东父老。



哈医大基础医学院对老教师十分尊重和关爱。今年首次为五位老教师(倪江、谷鸿禧、李殿俊、刘兴汉和我)颁发了“基础学院学术和学位委员会终身委员”的聘书。这对我们既是充分的肯定,又是无形的鞭策。

最令人没想到的是,今年我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对于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最高的奖赏。获此殊荣,虽高兴,更惶恐。



如果说本人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一点成绩,大多发生在近10多年的时间内(详见个人简介),都是全科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


望着这枚沉甸甸的金色奖章,我思绪万千,反复思考,应把这枚奖章献给谁.....

 



首先,奖章应该献给党、国家和哈医大。远的不说国家如何将我从天真无邪的孩提培养成为基层医院的医生和高校的教师,就谈谈近10多年来学校对我培养、关怀和支持。1999年,我被哈医大增列为博士生导师。为了不误人子弟,个人有继续充电的主观愿望,学校则为我提供了方便。2001.8 – 2002.5,学校把55岁的我选派到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WANG Rui教授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在国外期间,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回国后,学校又从211经费中给予了我科研启动基金。本课题组将“钙敏感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机制”确立为主要科研方向,持之以恒,取得了一些成绩。本人获得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18名毕业博士15共计获得了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果没有当年学校选派我出国和归国后给予启动基金的资助,根本不会有今天这些成绩的取得,所以首先应该感谢学校(党和国家)。




其次,奖章应该献给教研室老师和我的研究生们。哈医大病生教研室的老师有一半以上是我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哈医大学术水平的提高,源于学校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SCI收录论文 。这些要求对研究生和导师来讲都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本课题组众多SCI收录论文的发表,是研究生们不断探索,夜以继日,刻苦努力的结果。大家都知道SCI收录论文是申报课题和科研奖项的基础。如果没有学生发表的那些论文,本人就不可能中标多项基金和获得多项科研奖励。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同事和学生们。荣誉应当属于他们!



再者,奖章应该献给我的老伴。今年是我们结婚40周年纪念日。老伴中专毕业,一直从事临床检验工作,业务很好。55岁时,以中级职称(主管检验师)退休,迄今已退休12年了。老伴的身体不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尽管如此,为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和工作,无论是上班期间,还是退休以后,教育子女和家务活都是她一人承担了。所以,在我取得的点滴成绩中,都有老伴的功劳,我非常感激她。奖章应该献给老伴。


最后,我还要感谢在我人生旅途中,一贯给予我支持、理解、关心和帮助的同学、同事和朋友,是你们使我的一生充满了友谊和欢乐。

 


 

附记:

这次老伴因频发心绞痛入院,晚间本人陪伴,因病房屏蔽无法上网,利用这段时间撰写了本博文。(经过治疗,老伴已经2天未发生心绞痛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52983.html

上一篇:白发染鬓气如虹 - 【悠悠同学情】(24)
下一篇:游园秋梦 - 【悠悠同学情】(26)
收藏 IP: 122.159.208.*| 热度|

4 杨正瓴 强涛 钟炳 陈昌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