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范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ytc27

博文

逃离科研,你想清楚了吗? 精选

已有 15666 次阅读 2012-11-19 14:5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生, 思考, 逃离科研

申明:这篇博文是关于我对近期优秀博士生逃离科研事件的思考。我对事件本身并不发表任何看法,由于我不是程老师学生,不知他的情况,所以无法决定他应该留下还是离开。这是我对这件事情的思考,我想表达的是,在我们选择是否逃离科研之时,不要光看其他职业的高收入,职业的艰辛和困难不去亲身经历是无法体会的;不要因为自认为浓厚的兴趣就轻易转行和放弃,兴趣产生容易,坚持难;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不管是做科研好,还是做其他工作好,都是需要的,而科研更给了我们锻炼这个能力的机会!最后要有正确的成功观,不要只是期待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更不要因为没有暂时的成就感而放弃,我们要多一些十年一剑的扎实,少一些一夜成名的取巧!

近日看到程代展老师对其得意门生逃离科研彻夜难眠,看到科学网上各位老师同学对此事件讨论热烈,昨日又看到当事人在人人网上发文说明自己为何逃离科研,这一系列事情都是关于一名已小有成就,被导师认为极有科研天赋、将来在科研上必有作为的博士毕业生。还有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在清华的水木社区BBS上发表了自己对越来越多好学生逃离科研的分析。这些,都引起了我这一小硕的沉思。

逃离科研另谋出路还是继续在科研岗位上“艰苦奋斗”,这没有对错之分。就像网上部分老师和绝大部分学生说的那样,要尊重个人的选择。所以我不讨论这个问题的对或错,也不拘泥在程老师学生这个问题的本身,而是客观地分析出现“越来越多学生,甚至一些被认为有科研天赋的学生逃离科研”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收入越高一定获利越多吗?

这次外界讨论最多的莫过于待遇问题。不可否认,物质的作用非常重要:小到个人,民以食为天,先解决温饱再谈理想;大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如今,许多刚毕业的学生要面临买房买车娶媳妇“三座大山”的压力,选择一个收入较高的职业无可厚非。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大部分工作都是按劳分配,即你的收入和你需要付出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些工作如IT、金融行业虽然收入高,但工作量巨大,曾经还有传言是:前十年工作拿命换钱,后十年工作拿钱换命。当然还有一些工作因为依靠行业垄断,能够投入少,收入高,但这毕竟是少数。因此,一个合理的选择不是光考虑工作收入的多少,而是考虑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考虑选择的机会成本。我认为,本科的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构建全面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养成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而研究生阶段更应该是为将来做科研打下基础,就像是工作实习一样。博士后阶段就更加如此。花了5年甚至更久为科研实习,最后却没有做科研,虽然花去的5年时间是属于沉没成本,但会对你接下来选择的机会成本产生影响。

其实现在做科研虽然收入不比在企业多,但温饱问题绝对能解决。而程老师学生在他的声明中提到,他不想做科研的唯一原因就是没兴趣了。这就引出了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兴趣。

二、兴趣产生容易,坚持难

程老师的学生说自己对科研已经没有一点兴趣了。兴趣非常重要,它能激发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兴趣,的确很难把工作做好。但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能持续不减的。

我们经常看到周围的同学,接触一个新的事物后,发现这个事物有优点,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如果它对自己一无是处,那就不会有任何兴趣。而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缺点和不足,一开始是很难认识到的,就像程老师的学生,他列了几条他做中学老师的原因,我想让他列几条科研的优点,同样是很容易的。但他现在对做中学老师存在的困难没有体会,对做科研的好处也因为他现在消极的心态而被忽视,所以现在在他心里,对科研完全没兴趣,对当老师有兴趣。

几乎所有人长期从事某一工作后,对自己的工作不再产生自然的兴趣,我这里强调是自然。因为任何一个工作有它好的方面,也有它让人难以忍受的方面,而长期做同一件事,会因为失去新鲜感、缺乏成就感等种种原因丧失了原有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兴趣的自然持续是非常困难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学会逼迫自己,不能过于随性、太由着自己的想法来。这会带来许多问题。吃不起苦、眼高手低、不能坚持、三分钟热度等等现在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标签,都是由于我们缺乏自我约束造成的。如果当我们长期做一件事,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后,如果逼迫自己继续投入,一旦有了一些成果,就出现了激发兴趣的新因素,就又能积极去开展这项工作,从而促进良性循环。可以说自我约束就是一个催化剂,没有它,大部分人就中途放弃了,有的时候有可能离成功或再出发就只有几步路了。

接下来我要谈第三个问题:主观能动性。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程老师的博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程老师为他的学生提供了所有的路径,为他安排好了一切,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导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车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开,而不是导师开着车载着学生在科研的大道上飞驰。

程老师的学生还是非常优秀的,非常刻苦的,他会自己尝试着去开车,小心翼翼地开,虽然他自己有的时候也没想过为什么要开在这条路上,因为这一切导师已经为他安排好了。而有很多同学,最后沦为“学术民工”,都是因为总是依靠导师的带领,坐在“副驾驶”,享受着飞驰的感觉,真的要自己来“开车”的时候,就寸步难行了。

导师安排一切,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情况好一些的像程老师学生那样,还能自己逼自己做一些,情况不好的,就等着导师来做,导师来催。这里我非常赞成我导师的做法。我的导师平时非常忙,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行政楼做行政工作。他也不会对我们限定方向,让我们“天马行空”地自己探索。这看似是一种放羊状态,但其实不是。我们每周会做进展汇报,把自己调研的内容,工作的进展汇报给导师听,并说我们自己的思考。导师会抽出时间看文献,看科学新闻,有相关的也会发给我们看。每当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冲到他行政楼的办公室,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调研与他讨论。可以说,我们的科研路都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方向都是自己围绕实验室的大方向做的,导师在其中起着修正和答疑的作用,有的时候我们还会觉得导师没我们了解的多,哈哈。但这样带来一个好处,我们非常明确自己现在做的,将来想要做的,我们是一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

最后谈谈成功这一问题。

四、什么才是正确的成功观

这几天看到很多同学说,由于科研带不来自己所要的成就感,因此放弃。我认为,我们要明确,自己要追求什么样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成功,是一些短期内能达到的,比如我今天完成了一件事,和一个人很愉快地交流,达成了一个目的等等,这些都是短期能达到的。而这类成功一般出现在刚接触一个新事物。还有一些成功,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成功,它需要你耐得住寂寞,在无数次失败后,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最后达到的成功。长期的实现和短期的实现无所谓大和小,只是在刚开始接触一个事物时,短期的较多,而深入开展时,就以长期的为主。

许多人说这是个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没错,大量号称可以复制的“成功学”被年轻人奉为处世金针,他们殊不知,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们特有的环境和经历下的,有时甚至是被渲染夸大的。能复制的是这些成功人士的精神、能力和思维方法,而不是他们成功的本身。

因此,现在的年轻人在整个浮躁的环境的影响下,也变得急于求成,这只能让他们变成一个多面手,但不能变成一个行业的精英。读书大家都更愿意看书评和简介,甚至有人认为看了这些结果就读懂了整本书。估计像我这样的博文,能看到这里的人也非常少,一看那么长,都避而远之。如果我们总是想着要在短期内获得成功,那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职业,做久了,我们都会对它失去兴趣。科研方面更是如此,短期就能得到的成果,要么是你天赋异禀、机缘巧合,要么是成果含金量不够。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然要苦干多年。一个研究生,在科学道路上还算是实习阶段的学生,就想着要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好比一个刚到公司的实习生,想着要把公司的某一方面做成全球第一一样(突破性的学术成果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这个领域的世界第一),怎么可能那么快实现呢?

程老师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淡化,但其中反映的问题,是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的,这里反映了我们这代人的一些思维、精神和价值观上的缺陷不足,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思考和认识,如有不妥,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程老师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0333&do=blog&id=632151

程老师学生回应: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2228&do=blog&id=633685



“逃离”科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9948-634021.html


下一篇: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
收藏 IP: 202.38.91.*| 热度|

35 柳海涛 张赋 唐常杰 吴锦宇 曹裕波 魏武 孔晓伟 王浩 王敏 施安路 彭真明 孔梅 徐耀 李宇斌 吴耿 郑永军 张海霞 钟灿涛 马冠一 张木诚 王明 王康建 罗帆 何鑫 胡锐锋 司廷 陈苏华 高绪仁 fansg cfdxiaobai clp286 mallice amwfhv varian gxs20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