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xb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xbj

博文

洪堡•生态学史点滴 精选

已有 4680 次阅读 2021-9-16 17:41 |个人分类:出版故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914日是国际洪堡日,有幸聆听了历史学者和生态学者眼中的洪堡两个有意思的讲座,我分享一点编辑眼中的洪堡、生态学史,以兹纪念。

 

1.  洪堡其人

 

历上有两位著名学者被称为冯·洪堡,即威廉··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和亚历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他们是亲兄弟,前者为兄,后者为弟,出生在现在的德国,当时应该叫普鲁士。其家境富庶,受过良好的教育,继承了数额不小的遗产。国际洪堡日是为纪念亚历山大··洪堡。 

 

威廉被称为语言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等。其语言学著作有多本被翻译成中文,在我国语言学界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其实,我觉得威廉在我国教育界可能更知名一些。现在谈及大学学术制度的建设,几乎不能绕过威廉··洪堡。因为1810年,他作为普鲁士教育大臣受命创建柏林大学(即现在的Humboldt-Universität Berlin,洪堡大学),该大学成为现代大学制度诞生的标志。他所倡导的包括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等在内的现代大学制度得到学术界所公认,这些制度应该说是起源于柏林大学,而该大学被称为大学之父

 

亚历山大是德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考察旅行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真正称得上著作等身的学者。生于1769年,是乾隆34年,这一年瓦特取得蒸汽机改良的专利,全世界从此进入工业时代。亚历山大卒于1859年,是咸丰9年,他去世后一个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他与达尔文见过面,达尔文在学术上深受他的影响。 

 

2.  出版工作

 

我学过一点德语,对德国的生态学研究一直有兴趣,上学时曾经读过德国生态学家雷默特的《生态学》;做编辑后,力主翻译出版了几本德国学者的书,如《农业生态学》、《地球的生态带》。

 

在工作中,我发现不少做生态学研究的学者并不知道亚历山大··洪堡,这让我大吃一惊,几经调研,后来就出版了《大自然的肖像》(20168月)。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何东老师关于洪堡的文章,我们选作该书的导读。2016年看到《创造自然》的英文版,就想引进想翻译,无奈没有找到合适的译者就放弃了。后来后浪引进了,值得高兴。

 

我喜欢读洪堡的书:一是科学性与文学性兼具;二是他有很多地方提到了中国,如,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长城、秦始皇、汉朝、匈奴……当然,也有学者批评洪堡,说他的作品有想象的成分,不能算作科学,但算作博物学肯定没问题。

 

3.  生态学史出版

写生态学史必定提到洪堡,所以在今天提及这个话题是合适的。我看到生态学专业的人,对生态学史了解和研究不多,而有不少环境史的学者在做一些生态学史的研究。学科史对学术创新知来处,明去处是有很大好处的。正如徐嵩龄先生在《生态学背景——概念与理论》译后记中写到的,“了解世界生态学100多年来概念和理论发展的历史,无疑可以为生态学研究人员的理论创造提供经验, 提供借鉴, 提供素材。登高才能望远,如果能站在当代生态学巨人的肩上, 显然将会有利于认准生态学理论的前沿, 而不至于在昏暗的阴影中摸索。谨愿本书能在这一方面为我国生态学工作者提供一级阶梯。这也正是虽然工作难度极大,我仍然坚持做点生态学史的初心。







(配图版见微信公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9831-1304478.html

上一篇:谁创造了生态系统
下一篇:生物名称翻译1: 刺槐?荆棘?还是金合欢?
收藏 IP: 124.207.48.*| 热度|

7 武夷山 段含明 黄永义 高景 张晓良 杨顺楷 高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