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年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haibing 热爱文学,关注养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本会计。

博文

为科研事业力求长生——忆方心芳的养生秘诀

已有 2997 次阅读 2009-8-7 20:1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青宁生     发布日期:2007/04/13   阅读次数:568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隆重召开纪念会,纪念我国工业微生物学先驱方心芳院士的百年诞辰。对方心芳有所了解的人,在缅怀他对我国微生物学事业的重要贡献的同时,少不了议论他的养生之道。
 
的确,方心芳享年八十有五,他的许多重要贡献,包括最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长链二元酸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的奠基性工作,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在他领导下完成的。然而,很难令人相信,那时的方心芳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病。由于方心芳对严重疾病的正确对待,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了一套养生之法,为他多赢得了30年的宝贵光阴。这样,我们国家的许多现代微生物产业得以较早建立,而中国科学院也有了迄今为止唯一的工业微生物学领域的院士。
 
1962年1月12日上午,年届55岁的方心芳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急送阜外医院后,家属被通知准备后事。幸好名医抢救及时,脱离了危险。住院11个月后,病情得到稳定,但是,由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医生告诉家属说:“如果他调养得好,可能还可活半年,最多一年。”那么,是什么秘诀让老先生用鲜活的人生颠覆了权威医生的“判决”呢?
 
方心芳有豁达的生命观。在漫长而曲折的科学生涯中,形成了他坚定的为科学献身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了人民的需要专心致志搞科研,为了多作出科研成果争取活得更长久。住院抢救期间,他忠实地听从医生的安排,静卧在病床上,有时一连几小时盯着天花板上的电灯,脑海里则回顾生平经历,从容地理清最迫切的手头工作,分清缓急,尽量不想烦心事,更不悲观。至于死亡,他从不惧怕。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所领导看望他时,他就表示过,死了以后随便处理掉就完了,后来在他临终前他也确实当着单位领导的面向家属交代过丧事从简,不搞告别,不留骨灰。
 
险期一过,他首先考虑的是正在研究室进行的工作,他把自己直接领导的每个课题组的负责人请到病床边一一交代,甚至连新来报到的人,也布置了任务。出院之后,他改变了过去为工作奋不顾身的常态,注意细水长流,渐渐形成了一套养生之法。
 
尽量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是方心芳养生最重要的原则。大病出院以后,他每天数次检查血压和脉搏,以做实验记录的习惯,仔细记录下来,在医生帮助下,分析身体状况,以此为据,决定一天的活动。他不再到外地出差,因为家中一切都适应自己长期的习惯。在北京市内,也只参加必要的重要会议,而且每天回家住宿,基本上不在外面用餐。在必须参加的外事活动和宴会上,他很少动筷子,只少量饮水,连祝酒也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他认为食物的消化必然加快血液循环,需要心脏做功,而参加活动,需要增加体力的消耗。因此在参加活动前,他就不进食,以减轻心脏负担。外出回到家中,他根据脉搏跳动的次数来检查自己的心脏状况,只有脉搏跳动回复常态后,才开始进食。
 
他坚信生命在于运动。大病之前,他多年黎明即起,然后从中关村骑自行车往返香山一次。大病之后,他停止了这项比较剧烈的活动,改为清晨和傍晚长距离地散步,几乎是风雨无阻,甚至在十年浩劫期间,也没有间断。随着年事愈来愈高,体力日益衰退,散步的距离缩短了,但他一直坚持到临终前一个月。74岁后,他从旧居的一楼搬到备有电梯的新居二楼,但他很少乘电梯,坚持步行上下,亲自去市场买菜。他根据体力状况,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确定了手提物品重量以2.5公斤为宜。
 
方心芳从来不讲究饮食,但注意营养协调。大病过后,早餐为牛奶、烤馒头和几片自己加工的牛肉。他爱吃面食,但不易控制食量,容易造成肠胃不适,所以午饭经常是一小碗米饭,下午吃一把生花生米,晚饭则主要吃蔬菜,从不暴饮暴食。尽管他是酿酒界的权威,全国各地送给他许多名酒,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饮酒,更从不抽烟。直到80多岁高龄,他也很少便秘,据说是因为他每天起床前自己要按摩腹部百次,促进消化道蠕动。除必要的药物外,他很少服用市场上的高级保健品,在他指导下生产出的维酶素,价廉、营养丰富,倒是他经常食用的营养品。他精心研究过红茶菌,并在家中经常自己培养、自己服用,还不断把菌种寄给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传授给他们有关科学知识和培育技术。
 
方心芳从青年时代开始,总以读书、做实验为乐,然后就是读报,间或看看电视连续剧,很少有其他业余爱好,但他从来觉得生活充实。暮年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居室宽敞,便在阳台上养了不少花草。这些小花小草在学农出身的院士手上,生长得特别水灵,也给了老人不少慰藉。他知道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甚大,生活的锤炼使他做到了宠辱不惊。他告诫他的学生说,受到委屈,甚至在别人当面辱骂你时也要能像没有听见一样无动于衷。有些大事难免影响情绪,例如周恩来逝世和唐山大地震等,老人心情悲痛,为了不影响身体,他便关掉收音机,不看报纸,多服安眠药,尽量忘却。而在73岁被选为学部委员时,心中自然高兴,但他认为这是对他一生工作的肯定,荣誉不能成为负担,还是保持平常心,依常态工作学习,没有必要提出过远过大的奋斗目标,更不能忘乎所以。
 
他的长子把父亲养生的秘诀总结成4句话:参透生死之结,巧用气血之法,摄取平常之食,寻求自乐之事。这也许就是方心芳的长生秘诀吧。
 
方心芳(1907~1992):微生物学家。我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开拓者和应用现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统发酵产品的先驱者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食品发酵微生物学研究,在酿酒、烷烃发酵生产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毕生重视微生物菌种的收集、研究、应用和开发。曾描述过多种酵母菌、丝状真菌和细菌,选育出多种具有高活性的工业生产用菌种,在我国开创了五棓子酸发酵、长链二元酸发酵等新型发酵工业,促进了我国传统发酵工业的现代化。50年代后组织和指导建立了我国现代微生物学的一些新兴分支学科,培养了一批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微生物学和现代微生物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838-248045.html

上一篇:科研的困扰
下一篇:发表的文学作品
收藏 IP: .*| 热度|

2 杨顺楷 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