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w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nwing

博文

一个“野生”nature通讯作者的心路历程 精选

已有 24355 次阅读 2015-6-28 23:2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五月份那篇文章刚发出来的时候,就想写一下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却一直没动笔。今晚跟校友们小聚了一下,回来后乘兴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之前面对南日记者时,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野生”的nature通讯作者——没有博士学位,连个挂靠单位也没有,这种情况在国内目前比较少见,搞不好还是头一个。虽然我在nature上发的只是科幻小说,不是科研文章。

我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科院。因为研三时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对读博和做科研有了较大的心理阴影,同时找工作也因此耽搁。我12年毕业离校后才有时间找工作,当时心理状态也不是很好,像《倚天屠龙记》里的谢逊一样充满负能量。

因为对实验室工作有了心理阴影,虽然后来找到了实验助理的工作,但最终没去入职。我在刚毕业时以写作为生,用的也不是真名,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作是为了挣钱,还是通过埋头写作摆脱郁闷心情,当时我有时一天就写两万字。这听起来劳动量很大,但对习惯了实验室劳动量的理科生来说,这算轻松了。

13年年中的时候,我攒了几万积蓄,不再写惊险小说,而专注于学习科幻写作。我一直很喜欢迈克尔·克莱顿,他在哈佛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科幻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丰富、专业的科学知识,而且在《神秘之球》、《重返中世纪》、《侏罗纪公园》等作品中都表达了科技是怎么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便利的时候又如何造成隐患,而一些足以改变世界的惊世发现又是如何因为人类的性格弱点而不能发挥作用。

另外,我本科时看过小说《诺贝尔囚徒》,里面提及了关于学术的伦理道德。我毕业后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无法继续从事科研,那么我从事科幻,在科幻中阐述自己对科技、对未来的展望和看法,像迈克尔·克莱顿那样,也算对科技和社会有所贡献了。

我毕业前就注意到nature杂志每期都有一篇短篇科幻小说,这些科幻文章的作者多数是专业的科研人员,其中一些文章直接以实验室为故事背景,其中的科学知识和背景都非常专业,我很喜欢。当时在nature科幻作者中,土生土长的亚洲作者屈指可数,其中有印度人、日本人、马来西亚人,却没有中国籍作者。当时我就希望,能把中国人写的科幻文章发表到nature上去。

刚开始练习科幻写作时困难重重。我当时很难同时兼顾好科幻背景和故事情节,nature的科幻编辑建议我读一下《指环王》,学习作者是怎么在构建一个奇幻世界的同时把故事讲好。清华有个师姐很擅长写科幻小说,我写了练笔的小说后就拿去给她点评。这些科幻小说跟我之前写的那些卖钱的小说完全不一样,我为之查阅资料,认真构思,反复修改,严谨程度不亚于从事科研课题。那不是消遣的作品,而是严谨的、有科学意义的作品。

其实写作跟做科研都是相通的。首先你要有一个好的,新颖的idea。其次你要想着用什么情节把这个idea表达出来,或者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你的idea,然后开工。你的水平决定了你的文笔或者实验严谨性,你必须努力提高自己水平。最后,都是写完投稿,等编辑修改点评。我相信,科研做得出色的人,如果写小说也写得不错。著名生物学家,中山大学的江静波教授就出版过小说。

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我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不光是写作方面,更是做事方面。我学会了如何精益求精地改进自己的作品,如何耐着性子对作品中的一个细节精雕细琢,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接近完美。这将近两年经历,不光是学习,我更是把它看作一场修行。

今年五月,我小有所成,在nature杂志发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但我知道我仍需要继续学习,之前的几万积蓄经过两年省吃俭用也用完了,目前一边写小说挣生活费一边继续学习写作。因为两年没写卖钱的小说,之前的人脉也淡了,不过一些熟人仍在第一时间跟我约稿。现在渠道少了,不能像当年那样月收入过万,但也够生活,不过要买房就够呛,哈哈。

当初选择自由作者作为职业,一是我刚毕业时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八十斤不到(毕业后一下子重了十多斤),这个职业很轻松,有助于疗养。同时,这个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让我可以抽空练习科幻写作(但后来攒够钱后还是专心研究科幻了)。还有一个就是,想象力跟其他能力一样,都是练出来的,你写得越多,脑洞就越大,我的一些不错的构思都是在写流行小说时冒出来的。

发表第一篇英文科幻后,我结识了不少科幻界的新朋友,我之前经常在科幻世界看见他们的名字。而且这几年里,在一些同学的帮助下,我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努力让自己更加正能量,更加积极。

从科研到科幻,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转换。今后,我将继续以科幻的方式,支持着科研,也谢谢新老朋友们对我的支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7802-901223.html

上一篇:英文不好,该怎么写论文
下一篇:挣钱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读施一公《大学的意义》有感
收藏 IP: 14.150.214.*| 热度|

80 姬扬 刘立 李伟钢 曾庆平 苏光松 贺永 李天成 高建国 方德煜 赵凤光 邵鹏 王晓明 赵序茅 许培扬 李土荣 郑永军 赵星 刘全生 姚小鸥 李东风 薛宇 叶建军 武夷山 张鹏 张鹏 杨正瓴 胡方云 孙华 刘明超 鲍海飞 张健 李研 李雄 杨建军 史红全 陈进斌 王可骞 曹周阳 孙康 刘圣林 董焱章 李冰 黄永义 于向前 余文 张明 马红孺 陈儒军 翟自洋 梁洪泽 韦玉程 李晓瑜 金义光 胡锐锋 刘晓丽 钟玖平 王恪铭 黄仁勇 梁庆华 丁邦平 强涛 夏志 刘士勇 宋春林 刘建彬 胡泽春 彭友松 郭新磊 zjzhaokeqin xuexiyanjiu luxiaobing12 jlx1969 xiyouxiyou peosim zhongmiaozhimen wqhwqh333 neilchau xuqingzheng crossing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