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把中科院一篇论文中的图6的曲线错误理解为死亡率 。基于这个错误理解,基于这个错误理解,方舟子误以为2008年死亡率下降,而柴静企图掩饰这个方舟子脑子里的下降。 方舟子做出了柴静作假的指控,其所谓依据是 (1)柴静修改了最上面一条曲线;(2)柴静抹去了上面记载各年平均PM2.5值的黑色柱子。
正确解读那条曲线清楚表明 ,那条曲线是PM值每增加10时死亡率的增加百分比。该论文ABSTRACT就清楚的写着:【 the results of a time-series analysis during the period 2005-2009 show that a 10ug/m3 increase in PM2.5 levels is associated with a 0.65% (95% CI: 0.29-0.80%), 0.63% (95% CI: 0.25-0.83%), and 1.38% (95% CI: 0.51-1.71%) increase in non-accidental mortality, respiratory mortality, and circulatory mortality, respectively】。
看过论文而不能正确理解应该是英文程度的限制,因此 我拨冗翻译于下:【2005-2009的时序分析表明,PM2.5值每增加10,非事故死亡率增加 0.65%,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0.63%, 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 1.38%】
因此, 柴静在视频中说道:【 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这完全符合上述论文的结论 --- 该论文都算了,PM值升高10,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 1.38%。
根据柴静视频的文字记录,她在另一处说: 【这是中科院做的一个测算,他们有一个简单的结论,pm2.5上升到200微克每立方米的时候,我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死亡率会 增加14%到26%】
这应该是根据这篇论文图6的计算结果,1.38% * 190/10 = 26.2%, 0.63* 190 /10 = 12 %。与柴静说的数字接近---误差可能是近似。这可以说明柴静(或者其团队)不但用了图6,还用图6 的数据进行了假设性死亡率计算。
至于原图中最上面的黑色柱子只是记载PM值的参考信息,完全可以去掉,对于 【 当pm2.5值升高,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的结论没有任何影响。方舟子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完全是基于自己错误的理解。
关于柴静视频中最上面那条红线,柴静的改动对【 当pm2.5值升高,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的结论也没有影响。但如果她改动了这条曲线,动机是什么? 如果柴静像方舟子一样错误理解了原图,那么她的修改也许可以理解,但上面的证据显示,柴静并没有像方舟子那样错误理解。
我 最初以为是二次拟合曲线,依据是(1)曲线的形状像二次;(2)如果是三次,则能够完全fit四个点,但柴静的图没有。后来我发现 看到柴静视频上实际上列出了这条曲线的系数,其实这也是一条三次曲线,但三次项系数很小。柴静的视频还给出了 R^2 值。这个的R^2值明显偏小。有统计学知识的也许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动机判断。
最终结论:
(1)柴静的陈述完全符合中科院论文结果;
(2)方舟子完全错误理解该中科院论文;
(3)方舟子关于柴静作假的论证完全基于方舟子的错误理解;
(4)柴静与方舟子发生同样错误理解的假设很难成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岳东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874795.html
上一篇:
Because I Have You (物理诗尝试) 下一篇:
柴静事件中的有罪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