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要在若干年后建设若干个世界一流大学和大学学科。这个雄心壮志特别像当年大跃进时十五年要超过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口号。当然,只是像,而并不是“是”。这种雄心壮志的确是可嘉的。气可鼓,不可泄,总是要鼓励一下子的。
随便搜了一下世界大学的排行榜。美国US NEWS做了一个世界大学2015年的排行榜。前十名中,有八个是美国的大学,另外两个是牛津和剑桥。只是没弄清楚这个剑桥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因为两个地方都有剑桥。这么猜它应该是英国的,美国有跟英国剑桥一样的地名,只是现在用音译,叫坎布里奇。但不知道这个地方有没有大学。如果有,那如何与英国的剑桥相区分呢?不过,又搜了一下,没有发现美国有剑桥大学这一说。那就姑且认为没有吧。
这十所大学肯定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了。那么中国要建的世界一流是要跻身于这前十的位置吗?似乎不太像。那么这一流大学,这样一个没有数据化的软指标,如何确定?这倒是一个难题。怎么才算是建成了一流大学和大学学科?怎么样还不能算建成了一流大学或大学学科?现在还没有听到具体的统计方式与指标体系,估计还要再看一看。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的大学学科,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努力方向。可是要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指标?好像有关方面正在做这样一个总体规划。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目标总的看,还是有点虚。为什么?因为这样的目标还是有点像拍脑袋来决定的,而不是考察了具体的中国国情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中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的。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有我们的特色。这些特色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个性?相关的部门是不是了解,是不是清楚?我们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是学术不端的问题、学风不正的问题,还是资金短缺的问题,还是师资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恐怕都要一一弄清楚。然后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然后就是如何通过这些办法与方案来解决我们存在的这些问题。
如果问题没有搞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搞清楚,对于中国大学到底要怎样办,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不太了解,别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大学学科了,能把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争一流这个目标是好的,也确实需要树立这样的雄心壮志。然而,问题还有另一面,有时候,你越是看重这个目标,而对那些需要具体做的事情不了解,不下大力气去做,那么这样的目标倒有可能成为包袱,成为负担,反而会拖累我们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正如体育比赛一样,最好是有一颗平常心,越是想要求胜,而越是不得胜。这样的情况也是很普遍的。你越是想要达到一流,也有可能越是欲速则不达。
目标是要确定,完全没有目标也是不行的,没有这样的勇气,没有这样的气概,也是有点认怂。但更重要的是,在目标确定之后,还要看我们具体的工作。对于一流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的。是不是只有哈佛和牛津那样的模式才是一流,中国能不能创立出自己的一流来?应该承认,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绝对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发达国家的大学是一流的,但也是适合他们那种模式的一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确实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也可以肯定,我们一定也有他们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对于中国的具体情况与实际问题,就应该找出一条适合中国高等教育的道路来。这样一条道路,既能够解决中国当前所存在的发展问题,又能解决中国全民各项文化素质提高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让我们的高等教育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那么我们的大学是不是就已经是一流的呢?我们不会刻意去拿诺贝尔奖,不会刻意去拿什么各个领域的名次,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各种基础领域难题的突破,对于各类技术制高点的占领。只要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出越来越多的成就,那我们自然就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大学学科了。
我们对于学术不端方面的问题严加管理,处理的力度要居于世界最严格的程度。这个问题如果长期成为中国大学和学术界的污点,那么我们取得的成就再多,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对学术道德上的洁癖应该就是我们的目标。任何对学术不端的宽容和放纵都会毁了我们的大学,毁了我们的教育,也毁了我们对学生的期待。任何一个在学术上有违规行为的,有违背学术道德的人,不管他是谁,有多高的地位,有再高的头衔,都要坚决拿下,决不姑息。没有这样的狠劲,是不可能建设成一流大学和一流的学科的。这个道理本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现在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以为然,或许他们本身就不干净,生怕把自己给剔除出去。可是问题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候,正如国歌中所唱的那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的大学一定会发展,也一定会有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关键是看我们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怀着什么样的志气,有着什么样的雄心,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