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中国的发展如何跨过环境这一关

已有 2018 次阅读 2015-8-29 00: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在快速发展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能耗偏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发展。这个问题当然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一般也不太好解决。

对于这样的问题,欧美的普遍做法是,一方面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以自身的技术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只能限于少量的产业,对于多数产业,则很难做到。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特别是跨国集团,则把这样的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也就是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向他国转移,以减轻本国的环境压力。这种做法当然是以邻为壑的做法,挺不是东西的,但他们这么做,也有几十年了。

中国怎么做?难道也像欧美国家和跨国集团那样,把这样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吗?中国老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喜欢别人这样做,我们自己当然也不应该这样做。但是,说归说,如果没有法律的强制,这种现象还是会发生的。

中国现在的产业中,这种高污染、高能耗的领域还是很多,如冶金、建材(水泥)、化工、采矿、造纸、印染、电镀等产业,或许高能耗的问题还不是太大,但高污染的问题肯定是特别严重的。对于中国的大城市来说,这些产业可以搬迁出去,但那也不过就是污染的大转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理论上是不错,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好多问题不好解决。例如,提高技术含量,就要解决成本提高的问题。成本一高,价格上就没有优势。同样的产品,你是用高技术生产出来的,别人也能生产同样的产品,但没有用高技术,而且是传统的高污染技术,这两下里一比,价格上的差距就出来了。作为用户,谁愿意只是为了支持你的高技术产业,就宁愿用高价来买你的产品?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如果要支持这种消除污染的高技术产业,国家就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这种优惠能优惠到什么程度?减免税收?可是减免到什么时候?国家的承受力能承受多长时间?即使减免了税收,企业就能盈利吗?如果再不盈利,或者利润率很低,企业还有生存的积极性吗?这些问题都不太好解决。

但是看来,即使这些问题不好解决,这条路子也得坚持走下去。这就是一个痛苦而无奈的过程。这就得咬牙忍着,咬牙坚持,似乎并没有别的出路。在这个方面国家必须坚持再坚持,一定要用国家的力量支持这种消除高污染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坚持到这样的企业所占有的基本面逐渐增多,而且发展势头较好,成本开始下降,利润率开始提升,才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肯定是要搭进不少钱的。这可能需要政策与法律的支撑。

如果一下子在全国所有的领域都采取这样的做法,国家可能吃不消。但是先从少数领域开始,坚持实际这样的政策,那么一点一点地,这样的局面还是会有所改观的。现在对于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就是采取这样的办法。光伏电池虽然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但总体上来说,这个产业还比较弱,还没有达到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独自占领市场的能力。但是,不能因为路途艰难,就放弃这条道路。坚持下去,总会得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实在没有别的出路。

在某些领域里的新技术被开发出来以后,除了我们自己使用之外,也可以对外销售推广。这也是降低使用新技术成本,扩大企业营销利润的一个渠道。当然,这样的技术应该是相对成熟的,而且使用的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的。这总需要一个过程。在对外推广我们自己开发的新技术时,仍然可以不断地对这些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不断地完善与提高。

这是一个以点带面,不断扩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试想我们如果开发一种新的水泥生产技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减少了粉尘的污染,减少了水污染。虽然这样生产出来的水泥成本较高,但是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生产人员的方式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应用,这样的技术肯定会得到普遍性的应用。届时,我们的水泥生产就会完全是另一副模样,完全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把我们的水泥生产模式彻底加以变革。

再比如冶金,无论是钢铁的生产还是有色金属的冶炼,完全通过新的高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量,更能够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精细化的生产则完全成为可能,大量自动化技术的采用,大批人员的削减,都有可能在新的水平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市场能起到的作用可能并不大,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国家的鼎力支持,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财政的承受力是至关重要的,各方面财政支出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所以国家到底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对策,能够保持这一政策能够长期有效地坚持下来,那是很关键的。

至于在这个高技术发展过程中,减下来的大量劳动人口出路何在,这倒不是多大的问题。服务性领域的新工种总在不断地增加,这领域能够消纳的劳动力人口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能让我们国家走上一条真正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这才是最重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16760.html

上一篇:令人厌恶的历史虚无主义
下一篇:我们的大学生是过多了吗?
收藏 IP: 114.250.103.*| 热度|

1 刘严萍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