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为何成了海待,这个问题其实最困扰的还是海归们和他们的家长。特别是那些自费留学的人们,家里本来是花了大本钱,让孩子在国外学点真才实学,孩子也自以为学到了不少真才实学。可是回来以后,却在应聘与薪酬上,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开始有很多海归心理不平衡,现在见得多了,不平衡的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失落感还是有的。
过去,为什么在90年代之前出去的海归们,似乎得到很大的重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也得到了重用。分析起来,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那个时候能出去的人不多,我们跟国外在诸多方面差距较大,学到真东西的人也算是比较多。而且那时候出去的,无论是读博士学位,还是访问学者,都是单位选派比较优秀的人。所以他们本来就比较优秀,再加上对国外新情况的了解,视野的扩大,新方法新思路的填充,让他们自然如虎添翼。他们回来后,得到重用也很自然。第二,那个时候出去的人里,即使大多是公派的,但是也有不少人迟滞不归的。所以那些回来的人,也就会得到国内单位的更加珍惜,这恐怕也是很自然而然的事。第三,那个时候出去的,多为学习自然科学或者较为尖端的工程技术的,他们所学的东西,多为国内还不了解的,或者在国内还是较为落后的,所以这批人一回来,主要的作用就成了拾遗补缺,填补空白。他们做的工作都是国内最需要的。所以这样的海归受到重用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现在的海归们,有些人感觉有些失落,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海归都会有同样的感受。海归中的优秀者,依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和重用。这就看你学的是什么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你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当然,只是刚拿到一个博士学位,用人单位没有看到你的潜力和才干,自然没有根据来重用你。特别是有的人,还只是拿到一个硕士,门儿清的用人单位可能更不会拿这样的海归当回事了。一般说来,得到重用的海归们,一般都是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又在国外做了几年,在自己的领域里确实取得了比较骄人的成绩,拿得出手的都是硬货,人家想不重用你都不可能。
在那些感觉失落的海归里,细看起来,他们学的专业大多不是自然科学或者工程技术领域里的。有的学的是传媒,有的学校的商科,也有学法律的,还有学艺术的,等等。说白了,这些专业真要学好,当然也很难,可是要想混下来,似乎也有较大的可能。而且,在这些领域里,可能有些思路上比国内先进,但是更重要的是,海归本人在实践方面有没有多少经验,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就,这恐怕是国内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如果你只是刚刚拿到一个学位,在实践上没有什么明显的成绩,就这么着回来国内来找工作,而且一定要找得到高薪的工作,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这些海归和他们的家长们,可能一开始就存在一些盲目性:认为留学就是镀金,留学回来找工作一定不难,拿高薪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别忘了,一切都是在变化之中的,从来就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或者,把留学看成一项重大投资,有投资就应该有回报,投资越多,回报就期望得越大。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投资也是有风险的,没有手拿把攥的投资。况且,现在就业都已经市场化,而且是国际市场化。市场化,就会随行就市。谁也不能指望某一种行业就一定会获得高薪。任何工作的薪酬都会随着供需变化而变化。
有些海归已经明白些了,他们心态平和,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实的工作,将来他们学到的东西,总会发挥作用的。他们并不在乎眼前的薪酬水平是高是低。但是只要他们认为,他们现在所坚持做的,是有意义的。那么将来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至于薪酬水平的问题,也就不再会是令人纠结的问题了。
在留学之前,有些事还是需要预先多考虑。我到底要学什么专业?我是不是适合学习这个专业?我学习的专业与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样的关系?我将来的职业生涯是如何打算的?我是要留在国外发展,还是要回到国内?当然,预先想到的未必都能实现,但是想过这些问题与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在心理准备上是有区别的。
出国留学,投资成本肯定要高些。关键是我们把这个回报率是定在近期的薪酬收入上,还是定在整个人生发展的前景上,这就会决定作为海归,心理会不会平和,着眼是不是长远。
其实,有机会出国留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好处的,至少会扩大我们的眼界,扩展我们的心胸。能做到这些,出国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至于其他的方面,那就见仁见智了。
聊聊“海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53976.html
上一篇:
就业率困扰下一篇:
男生学外语真的不如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