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凭什么说文史哲是反科学的? 精选

已有 6694 次阅读 2012-7-1 22:4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反科学, 文史哲

几天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某教授关于文史哲反科学的观点引发了网络上的一阵热闹。最初看去,不打算掺和这事,因为不值得。但是,这位教授还有点不依不饶的架势,所以也就不得不掺和一下子了。

对这位教授的观点,不打算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主要是太麻烦,太费事,而且要说得不透,无济于事,要想说透一点吧,没个三五千字的也下不来。

先就这位教授的观点提出一点肯定方面的意见。我们的文史哲领域确实现在问题不少,由于我们的学生从高中起就文理分科,搞得学文科的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缺乏科学常识,有的甚至缺少科学理念和科学逻辑。如果说其中有些人成为反科学的骨干,这也许是有点道理的。我想,我们的文史哲专业方面的人士之所以有这方面的欠缺,与我们的基础教育乃至高中教育都有点过早和过分的功利化有关。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哈工大这位教授的意见也反映出他至少对于哲学是不太了解的。什么是哲学?咱们不从现行的国内教科书的定义来讨论,咱们从哲学发展的历史角度来考察,哲学是超越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即文史哲之上的学科。从哲学史上来看,很多哲学家同时又是大科学家,有的还是数学家,也有的成为其他方面的大家。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说学了哲学就会反科学,这与事实不符。

国内哲学界多年来在研究西方哲学领域时,大多数对于涉及非理性主义这一块比较有兴趣,这主要是指大陆哲学这一部分。当然,大陆哲学中也有维也纳学派这样的理性主义派别,但是维也纳学派在欧洲大陆上比较孤立。最后,还是英美的分析哲学独占鳌头,维也纳学派与分析哲学逐渐融合。

咱们国内的哲学界,研究分析哲学的人不太多,研究大陆哲学的人比较多,什么尼采、叔本华、存在主义、现象学之类,都属于非理性主义这一派。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上述提到的欧洲大陆学派的哲学家们,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反科学,而是对于在科学介入下,欧洲的工业化过程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使他们不得不反省科学主义或者科学理性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当然,他们的出发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因此就从根本上反对科学,反对工业化,那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了。

国内研究欧洲哲学的,大多不了解英美分析哲学,对于逻辑实证主义也不太了解。这是他们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他们是否因为研究哲学而导致反对科学无关。

在我看来,所谓非理性主义对科学主义的反对,其实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并不是科学带来的,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只不过是由科学替资本主义制度背了黑锅。这个问题以后再做讨论。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大陆哲学,都不可能把对资本主义根本的批判放在他们的哲学前提之中,他们会批判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一些不良现象,但是他们很少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以他们也不太可能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至于这位哈工大教授所指那个放弃人大而报考北大历史系的傻妞,我倒很佩服这位女孩的勇气。我倒不是认为人大的那些财经类的专业不好,但是如果是对学问的爱好与追求,北大历史系绝对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人大的财经类专业固然是针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但是它们的专业对于人的问题的思考是比不了那些人文学科包括历史系的。这位哈工大的教授似乎对于所谓“以史为鉴”也很不以为然。这只能说这位教授在这方面实在孤陋寡闻。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这个伟大的历史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一天都没有空白过。中华文明为什么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是唯一的没有发生中断或者断裂的文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起到了贯穿中华文明的作用。我们的先人早就知道,“欲亡其国,先灭其史”,伪满洲国时,日本人用他们毁弃中华文明的历史课本来奴化我们的人民,这能说历史是无足轻重的吗?日本右翼至今都拒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我们也能说历史是可有可无的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位哈工大的教授是不是一个“白痴”?他到底配不配做一个中国高等学校的教授,这还需要打个问号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哲是不分家的。没有文史哲,就没有中华文明,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丢弃中华文化,不就是干脆不认老祖宗了吗?当然,有人就硬是不想认自己的祖宗,旁人谁也奈何他不得。有的人就是以做中国人为耻,以做洋人为荣,或者做洋人的爹妈爷奶为荣(即把有中国血脉的孩子生在美国之类)。对这样的人,你能有什么办法让他改变他的头脑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87950.html

上一篇:选择与风险
下一篇:历史这门学科
收藏 IP: 115.171.114.*| 热度|

22 李学宽 刘玉强 周可真 张伟 鲍得海 杨立泉 张玉秀 黎在珣 王号 葛兆斌 李延谦 丁邦平 李土荣 李伟钢 柳东阳 曹裕波 zhanghuatian fansg cly85 xuexi52 DXY1234 llpll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