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评审职称三十年 精选

已有 6643 次阅读 2012-5-2 22: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职称, 评审

现在高校评定职称,特别是评定教授职称已经成为高校职称评定的烫手山芋。评也不是,不评也不是,反正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一评就会引导出许多矛盾,谁上谁不上,都不易摆平;不评,那更不行了。一大帮副教授都等着要这碗装在金边碗里的饺子。
正如一些老先生所言,在文革前,教授数量极少,比例也极低,副教授也不太多,比例也不高。别说高校的教授和副教授了,就是中学里的一级教师也是很少的。我记得我们中学语文教研组就只有一个一级教师,他还是鲁迅的学生,听过鲁迅的课。那时提到这位一级教师,大家特别尊敬的表情都十分厚重。
文革结束之初,评定职称也是很慎重的。我记得上大学时,一位教政治经济学的老教师,课讲得特别棒,即使如此,在我们毕业前夕,也只是刚刚被评上副教授,那年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后来他当教授是我毕业以后的事,他被评为教授时有多少年龄,我就不知道了。
后来的职称评定,一大帮等着评教授副教授的老师们如饥饿的老狼,加上文革十年多年的欠账,一放出来不就如同下山的猛虎,从此就越发不可收拾。开始还比较正经,后来放水的就越来越多。我就听说过,一位女老师,年纪偏大,当年50多了,为了评教授,自己编了本教材,当时评教授有本教材就行,就这么着,这位女老师就当上教授了。可是她的水平尽人皆知,只是当时她处在系领导的位子上,学校方面估计也是为了照顾她。这样的情况恐怕绝对不在少数。现在编教材实在太容易了,找来几本同类的教材,东挪西凑,那还不简单?
现在担任领导职务的要评教授,或者研究员,就相对简单容易一些,否则就费老劲了。我们高校的高级职称的含金量也就这样被稀释了。关键的问题可能在于,一旦被评上教授,那相关的待遇就立马不一样了。副教授与教授之间的待遇档次差距那是相当地不小。除了工资上去了之外,还有很多在工资账面上看不到的好处。因为你是教授,你就比较容易地拿到课题或者研究经费,你占有的资源就要多得多。因为你是教授,过去分房子所占的分数就多,现在不分房,改买房了,那么你买房的选择位置也会大大地靠前。而且由于你是教授,所获得的住房补贴也会多出不少。由于你是教授,外面的很多讲座、评审都会来请你,这额外的收入也是不小的一块。而且一旦你出去了,名声在外,那么请你的部门就可能更多,请你的次数也会更多。那个著名的马太效应在这里表现得真可以说是淋漓尽致。这些散碎银子积累多了,也不是小数目。至于那些外面大公司来请的,一次就给一大笔酬劳的,可能就没人知道其中到底能有多少钱了。
凡事如果趋之若鹜,一定是里面有较大的利益所在,同时这里一定会有不规范的东西在起作用。我们现在的职称评定已经出现了因为评不上而动手打人的事了,可见这个事问题已经相当大了。现在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不可能在短期内用一揽子办法较快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再不面对,再不解决,那么导致后来出现的问题会更大、更严重。高校本来不应成为名利场,而现在这个名利场已经开始无限地扩大和泛滥了。教授头上的光环已经开始黯淡了,再过一段时间,这顶光环就不会再有什么熠熠的光芒了。到时说教授都臭了街,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这里已经不再是什么斯文扫地的问题了,这已经是我们的科研,我们的教育面临危亡的问题了。特别是对下一代,对学生那一代人影响极为恶劣。学生并不傻,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可是当他们看到他们的师长做着这种不齿的苟且之事,虽然他们也知道不对,但是他们中肯定会有一些人要效仿。这不是坑害下一代吗?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职称评审惹的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66249.html

上一篇:事业与家庭
下一篇:教育啊,又是教育!
收藏 IP: 115.171.36.*| 热度|

17 曹聪 马臻 刘进平 唐常杰 马仁锋 张玉秀 陈安 戴小华 王伟 徐明昆 周金元 王启云 张一帆 吕喆 高莉 梁俊红 flyingawa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