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听国外的音乐

已有 2668 次阅读 2012-3-12 22:3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音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记得小时候,父亲开收音机时,有时在听西方的弦乐曲,一般都是那种慢板的室内乐。当时的我,听着这些东西的时候特别奇怪,总觉得这有什么好听的,小提琴那种吱吱嘎嘎的声音总觉得有点刺耳。其实,人家拉的还是不错的。真正刺耳的是后来才听到的。反正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兴趣。更奇怪的是,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还经常听这些东西,等我们长大了,他反而不怎么听了。而且父亲也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这些西方的弦乐曲。

后来,慢慢零零散散开始听一些西方的轻音乐,包括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之类,后来又听到了波尔卡什么的。觉得挺好听。直到文革之的,改革开放了,电台里开始大量播放西方音乐。这种轻音乐是最早听得多的,也容易喜欢上这种音乐。除了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之外,还有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也有莫扎特的小夜曲之类。

接触到交响乐就更晚了。改革开放前,基本没有完整地听过贝多芬的交响乐。有时也只是零零散散的一些片断。后来,买了解套贝多芬九首交响乐的全部磁带,很过瘾地听了好几遍。当时最著名的几首还是比其他的要好听一些。不过,人们称赞得最多的第三、第五、第九,我只觉得第九还勉强可以,而英雄与命运感觉比较一般。反正音乐这东西,完全凭着个人的感觉,没有办法人云亦云。而在这九首最著名的交响乐里,我最喜欢的还是田园。有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至于有这么夸张吗?我倒不觉得,不过,田园的确很美,这一点我认为是毋庸置疑的。我甚至想过,如果我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一定要搞什么遗体告别仪式的话,一定不要放什么祭灵送葬那样的哀乐,如果要放,就放《田园》,或者威瓦尔第的《四季》,这是我最喜欢的两首西方乐曲。

对于室内乐,如弦乐四重奏、五重奏什么的,特别是慢板,还是不太明白。有一年,跟老伴去北京音乐厅,就是去听室内乐。结果,没十分钟,老伴的呼噜声就起来了。幸好音量不大,要不然,这眼就现大了。

在国外的时候,偶然得到一张海顿的交响乐的CD,一听,气势恢宏,从此就喜欢上了。但是忘记是第几号作品了,是《钟声》还是《伦敦》,完全想不起来了。几次搬家,这张CD也不知放到哪儿去了。而且,为了经常能听,曾经把它拷到电脑上,虽然这种做法很愚蠢,因为电脑里的音效显然要差很多,只是为了听得方便,不得已而为之。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开播不久,播放了一台很有趣的音乐会,指挥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但是他的指挥非常幽默滑稽。比如,在演奏溜冰圆舞曲的时候,几个乐队成员站起来,哈着腰,把乐器夹在胳肢窝底下,然后双腿模仿滑冰的姿势来回交换重心。还有很多类似的滑稽动作。最后在演奏《蓝色多瑙河》的时候,观众纷纷起来跳舞,音乐会变成了舞会。

自从中央电视台每年新年都要播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来,我也听过几次,开始还是很有感觉的。听过几次之后,也就一般了。特别是最后的那首拉德斯基进行曲,也不知怎么的,听着就像一队玩具兵在行进一样。好像也有一首《玩具兵进行曲》,那个旋律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拉德斯基进行曲,听起来太像一队木偶兵了。虽然听众热烈鼓掌,可是我就是喜欢不起来,总觉得有点滑稽。后来,听到苏联时期改编的《一个斯拉夫女人的送行》,也有叫《斯拉夫女人送行曲》的,那听起来,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旋律不仅雄壮,而且优美,而且动人心魄。就我个人感觉来说,这支曲子的档次,比起拉德斯基进行曲来说,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就是匈牙利的《拉科奇进行曲》,我觉得也比拉德斯基要好听得多。

我也有过一个苏联军乐的CD,因为这张CD里能够录制的苏联军乐不太多,好多我以前也不知道,也没听过,就旋律而言,能比上《斯拉夫女人送行曲》的,好像也没有。不过,苏联军乐队吹奏出来的音色,那是无与伦比的。咱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有的时候也许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在很多时候,差距还是存在的。

苏联的歌曲自不必说了,好听的实在太多了。也有很多人都有同感,认为欧美歌曲和音乐的水平,比起苏联来说,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不过,苏联解体后,现在俄罗斯的音乐没怎么听过,但现在俄罗斯的流行歌曲越来越向欧美的风格靠,这就与欧美的风格差距越来越小,听不出俄罗斯的特点来了。也许这就跟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相似,大量的港台歌曲进来了,我们就只是单纯地模仿他们,结果就是那些说是独创的歌曲听着也是不伦不类。

中国这么多年来,也有不少交响乐作品,有时候叫什么音画什么的。可是没有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外,再有能拿得出手的就不知道都有什么了。文革前,我们的音乐、绘画都是学苏联的。经过文革,苏联是不能学了,因为是修正主义的。欧美原来就不打算学,因为是帝国主义的。改革开放后,倒也有学欧美的,但是似乎学得也是有点像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怎么学会,自己原来的也丢得差不多了。也许,欧美的交响乐自巴赫时起,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中国自己创作交响乐的时间还是短了点,积累得远远不够。所以,要想达到较高的水平,恐怕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47081.html

上一篇:怎样才能拼过富二代?
下一篇:听国外的音乐
收藏 IP: 115.170.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