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关于故乡的记忆 精选

已有 4208 次阅读 2019-2-12 08:1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到春节,在外谋生活的人们都往家乡奔,或者往父母所居住的地方奔。于我而言,父母都已经走了,没有可去之处。而故乡对我而言,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因为不到四岁就离开了故乡,所以对故乡的记忆只能是零散的和片断的。在记忆中,有祖母牵着我的手在街上走着,祖母那一年还不到六十岁,但手上的皮肤明显老化了,用我的小手指一捏就起来了,而且久久不会恢复弹性。在记忆中,看到大街上有抗美援朝的群众流行,敲着锣鼓,喊着口号,有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旗子。在记忆中,祖母给我做芝麻糊吃,放了不少的糖,可是吃到嘴里,拌不开蒜,很难下嚥。在记忆中,祖母常常在走街串巷的小贩那里买一条黄鳝,午饭给我做鳝鱼汤,味道十分鲜美。在记忆中,还知道祖母家所住的地方叫小南门,可是后来我去过那个老房子,那个地方叫水师营。所以到底小南门和水师营是什么关系,我也没弄明白。在记忆中,外祖母家住的地方叫三步两桥,今天听起来依然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外祖母家的表兄表弟有不少,可是一个名字也叫不上来。一个大表兄带我去过他们学校里玩。而他的同学们一个一个都像是神头鬼脸,在教室里嘻笑打闹。

故乡的小吃,印象最深的是墨子酥和云片糕。可是这个印象是后来才有的,总有人从老家来,带来这样的吃食。两种吃食都很甜。那时的我很喜欢吃这些东西,现在是不行了。

现在一到春节,很多人都往家里奔。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那里。我的父母也很早就离开了故乡,所以我在春节时只是奔向父母的居住地。那个地方有父母,有家,但没有故乡的感觉。而对那个地方,多年来总是没有亲近感,总是有异乡的感觉,去那里总有一种无奈。

1987年,借着一次开会的机会,我回到了故乡。然而,本来对故乡就没有太多太深太完整的印象,所以回到故乡后,只是听到那熟悉的乡音,而整个城市对我来说,并没有亲近与熟悉的感觉。我其实已经想到了会是这样,但心里难免还是有那么一点失落。在回去之前,脑子里都是儿时的回忆。而真的回到了那里,现实与回忆完全没有任何交集,所以在那之后,再也没有回去的冲动了。

故乡里发生变化的方面很多,但惟有乡音是最有效的认同。听到故乡人说话的声音,其实有许多说法我都不熟悉了,有的说得快的,我也听不太懂。但是,我还是会喜欢听故乡人所说的话。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也说不上来,但浸润在那样的环境里,心里特别舒服。

黄梅戏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戏。而且,我不是太喜欢那种所谓大戏,如《女驸马》之类,当然这样的大戏也很好,我不反感。只是我更喜欢像《夫妻观灯》、《打豆腐》这样的小戏。这样的小戏,台词用的都是家乡话,不是什么韵白之类,所以特别有亲切感。那种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淘醉,让人沉迷,全身都是放松,很喜悦的那种。

现在,在故乡里的老一辈只有一个舅母,也是九十多岁了,估计也不记得我了。而其他的都是同辈人。有几个见过几回,他们来北京,我们一起吃过饭,但也没有更深的接触。故乡里比我们小一辈的都过了四十了,也没有太多的话可说。

当年,外祖父母都在的时候,母亲回过一次故乡,只是刚到家,就遇到外祖父去世,其情其景,可想而知。没过两年,外祖母也走了,母亲再也没有回去。我不知道,在父母的内心,故乡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他们在很小的时候,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他们都离开了家乡,成为难民。那时,他们管这种逃难叫做“跑反”。父亲一家与母亲一家走的路不太一样,但是,他们都在湖南读了安徽籍学生最多的国立第八中学。八中给他们的学生时代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的一个舅父和我的姑母,也是八中的学生。后来,有好事者,搞了个八中的校友会,父母还都为这个组织捐了些钱。估计到了今天,这个校友会也无力再搞什么活动了。老一代的人都离去了。

父母的青年时代都一直在外面奔波。然而故乡对于他们并不是没有意义。父亲离开故乡时,只有十几岁.后来参加工作后,除了偶然回去探望祖母与母亲,也很少做更长时间的逗留。母亲抗战期间参加工作,抗战胜利后,回到故乡,继续做她的本职工作。后来来到北京,又离开了故乡,但也没离开过那个职业,直到退休。父亲似乎很少提到故乡的事,但说起过他的童年经历。据说有一年,姑母在学校考了第一名,祖父在吃饭时说,我的女儿考了第一名,应该吃一个肉圆(丸)子。父亲狡辩说,我考了第三名,应该吃三个肉圆(丸)子。父亲在读初中时,有一段时间只读小说,功课一塌糊涂,留了一级。父亲说,他从薛仁贵,读到薛丁山樊梨花,再读到薛刚反唐,把他们家祖孙三代都读遍了。后来他发奋改变,好像又跳了一级。这事现在已经无法确认了。

我退休后,也想过再回故乡看看,但一直没有成行。其实看看现在,回去后又有多大的意义?我也说不清。只是还是想在家乡听一次黄梅戏,或许才是我最大的一个愿望吧?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61739.html

上一篇:人性,不完全是人欲
下一篇:何为批判
收藏 IP: 123.123.61.*| 热度|

7 刘钢 王安良 黄雁翔 张晓良 韩玉芬 姚伟 吴嗣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