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市场经济之前的计划经济

已有 4063 次阅读 2018-12-18 07:2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说到改革开放,也不能不提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在五十年代初,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的时候,就开始实施了。那时,国家资源有限,资金短缺。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搞工业化,完全是一穷二白,非常艰苦。但国家的工业化必须要搞,不搞不行。后来有位学者说,那时候搞工业化是社会科学思维不成熟的表现。我特别奇怪,思维还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成?自然科学的思维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科学思维又应该是什么样的?那只是这个学者的一篇讲话,也没有具体地论证。

但是,作为工业化,不是从共产党人这里开始要搞的。从孙中山那时起,他就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一些初步设想。只是在他那个年代,因为各种原因,中国的工业化没能搞起来。直到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了,工业化的计划才提到新中国的日程上来。

中国那时的落后,就是工业化落后,再准确地说,中国根本就没有成体系的工业化结构,甚至连基本的制造业都是空白。但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上来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没有国防工业体系,中国的国防就是一片漏洞,没有任何保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没有自己的武器系统,有的只是从苏联购买来的单兵武器,还有一些火炮。有少量的飞机,没有装甲车,没有真正的海军。抗美援朝战争打得非常艰苦,付出的牺牲和代价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从国防需要的角度来看,这至少是新中国要迫切实现工业化的初衷,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在帝国主义对新中国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中国要推行自己的工业化,不得不求助于苏联。苏联的援助解决了中国的大问题。因为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是成体系的。从采矿、到炼铁、炼钢、到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电子器件、兵器制造,以及化工产品制造等一系列产业,苏联都给予了全面的援助。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工业化的国家都未曾有过的事情。

苏联也带来了苏联式管理与经营的模式,计划经济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中国来说,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资金又十分匮乏,所以要搞工业化必须采用综合平衡,全面协调的计划经济,才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应用到工业化的进程当中。这时的计划经济与马克思当年设想的共产主义阶段所要实行的计划经济不是一回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是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一条很必要,也很有效的方式。

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初具规模。但由于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比较死板,其计划相当于法律,绝对不可随意更动。这种僵化的思路也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这种计划是在整体科学特别是信息系统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先期制定的计划指标,往往还没有完成,其国民经济的需要就会产生变化。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也是有道理的。

而且,这种计划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全面领域之中,对于食品、服装、百货等日用消费品,这种过于严苛的计划就显得比较生硬和可笑,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能像重工业生产那样得到重视。我们的日用消费品开始出现短缺,不得不使用票证来分配消费品,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了。

到了文革后期,特别是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与中国建立或者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对外开放开始打开一条缝隙。我们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开始逐渐增加。在这个时候,原来的计划体制虽然还在运转,但是长官意志的干预开始愈演愈烈。国家计划的严肃性成了泡影。领导干部随意拍脑门来决定项目的建设,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显得僵化笨拙的计划经济就更是步履蹒跚。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所能集中调配的资源是有限的。因为国家总体上还很贫穷,有很多想做的事没有条件做。有些想要开发的领域,想要建设的项目,想要进行生产的产品,都因为资源不足而不可能一下子都展开来。也就是说,国家不可能一下子把建设的摊子铺得太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城镇人口中,有些人的就业就有了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人劳动力,除了在城镇招工以外,还在农村招募了不少工人。然而,随着这些项目的设立,就业岗位逐渐饱和。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生产领域增长的速度就开始减缓。就业岗位增长的速度也随之减缓。我曾经看到过一些表格,在“职业”一栏中,有人填写的是“无业”。我当时有点纳闷,如果无业,他们的生活怎样维持?对于这些人,我完全不了解。后来,在我们的工厂里,我看到有些干活的人并不是厂里的职工,后来知道他们是临时工。他们的日工资比我们这些在职的正式工人略高一点,但他们没有任何福利和劳保。

然而,并不是城镇中所有的无业者都能找到临时工的工作。而且临时工也不可能找到一个长年累月一直能做下去的工作。于是,这些无业的人口就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有的人去拾荒拴破烂,有的人从畜产公司接薅猪毛的活计,挣一点微薄的钱。也有的人在家里给印刷厂折纸页子,也有人糊火柴盒。这些工作收入都非常低,能不能勉强糊口都不知道。当然,那时国家也有补助的政策。一个家庭,如果工资收入低于某个平均支出的贫困线,国家会给这样的家庭一点补助。只是这样的补助也实在少得很。大约这样的贫困家庭,所得到的补助最初是每人每月八元钱,后来可能提高到每人每月十二月。这只是保证有饭吃。

所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果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那么就业还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的是非常必要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52120.html

上一篇:盛基艺术学校之行
下一篇:一个好教员
收藏 IP: 123.113.218.*| 热度|

2 范振英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