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中美科技比较

已有 2105 次阅读 2018-3-19 08: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国人大代表孙丕恕在谈到中美两国科技比较的时候,讲了一些话,的确让人深思。他提到,中国的创新有很大一块不是在科技领域里,而是在流通领域里。如阿里巴巴、淘宝网店、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而在科技创新方面,美国还是走在前面,一个特斯拉、一个猎鹰火箭,的确走在中国前面一大截。

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一直在担心这个方面的问题,一直在强调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只是在一些人的头脑那里,这样的感觉远没有达到紧迫的程度。我们的媒体还在对中国的所谓新四大发明津津乐道,发表着外国人如何称赞这个所谓新四大发明。我在前一段时间,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个所谓新四大发明,到底有多少科技的含金量?真的值得这么大吹大擂吗?现在听了孙代表的一席话,确实让人感觉到要猛醒了。

孙代表说,美国投资人是不吝巨资来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里来的。他们一般不计较要多长时间收回投资,不计较要多长时间能够赢利。所以他们在科技创新领域里是不惜大量地、狠狠地往里砸钱的。马斯克的公司至今未见多少赢利,但投资人仍然给他大量的投资,让他不断开发出新的创新科技产品。

据孙代表说,我们的投资人在投资所谓创新产业时,一定是要求多长时间要赢利的。这对企业的压力很大,所以企业只能从赢利的角度来考虑所谓创新的问题。一涉及到赢利,对于科技本身的研究不可能不放在后面的位置上。所以,中国虽然这些年来喊了很长时间的科技创新,但真正的科技创新成果却远没有达到我们希望的那样。

问题在于,为什么美国的投资人就可以先不计较赢利的时间周期,而只要求能够得到最新的创新成果,而中国的投资人对于赢利却如此锱铢必较?不是美国投资人不想赢利,应该说,多年来,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是吃到很多甜头的。他们依靠强大的科技力量与资金力量,抢先占据了科技领域的高端阵地。以此为基点,美国通过科技创新,迅速转化为高端产业,通过高端产业,美国所获得的巨大利润是任何其他产业和领域都不能与其相比拟的。所以,通俗地说,美国就是放长线、钓大鱼。不是不想赢利,而是想赢更多的利,更大的利。所以,美国投资人不在乎前期往里砸进多少钱。况且,美国人都不傻,这一块砸了钱,可以先通过其他领域来赚钱,而砸进钱的这一块就可以暂时先不管它,让它赔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关系。美国人相信,只要这里有一点突破,那它很快就能转化为赚钱的机器。

中国的投资人之所以没有这样的远见,还是在于没有从这方面吃到更多的甜头。他们总是担心,钱扔进去回不来怎么办?回来得太慢怎么办?回来得太少又怎么办?这样患得患失,怎么可能有更大的投资魄力?

可是,要怎么样做才能让中国的投资人跟美国的投资人一样,也有这样的雄心魄力来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里来呢?这恐怕也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有人说,让国家设立一个专门投资公司来做这样的事,难道不行吗?可是国家的钱是有数的,而用来投资的风险是很大的。万一赔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事就不那么好办了。或者由国家出面,向民间集资,这里仍然也有问题。国家不允许私人集资,国家自己做这件事,难道就是不违法了吗?这事依然不太好办。当然,也可以对投资人在这方面的投资给出一些优惠政策,可是到底怎么样的优惠,才能让投资人不惜短期的亏损而愿意用长线投资来做科技创新的投资呢?好像也没有什么适当的好办法。

或许,设立某种科技创新的基金是一个办法。愿意加入基金的人,首先不要把赢利放在首位,甚至可以暂时不考虑赢利。比如在五年内甚至十年内都可能没有赢利。但在基金章程里,可以写明,一旦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那么投资基金的人可以按投资数额成为股东,有权获得利润分成。这当然需要愿意投入基金的人不那么急功近利,有那么一点奉献精神。这种基金不是纯粹商业行为,有那么一点商业的气息,但更需要有为国家将来的发展做出一点牺牲的精神。我想可能真的愿意这样做的人不多,但绝对不是没有。有些人愿意拿出巨额钱财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他们不会拿出钱来支援科技创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让中国的投资人在短期内达到美国投资人那样来考虑赢利的问题,可能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即使采取更多的刺激与鼓励的措施也未必就能达到目的。但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时间做这个事情,问题只会越来越糟。如果我们抓紧时间,赶快来做这件事情,总比不做要好一些。

另外,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个环节也要提高效率。现在已经过二三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远远不够。其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阻滞因素,如何把这些因素用更高的效率来破解掉,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而且,我们也要认识到,如果我们不能在科技创新方面迅速赶上美国,我们就会遇到更多更大的麻烦。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有紧迫的危机意识。并且一定要尽快采取解决危机的实际行动。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04638.html

上一篇:读渡边雅男《当代世界帝国主义的七个问题》
下一篇:意识形态多元化
收藏 IP: 123.123.48.*|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