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北宋时,是中国当时最富裕的时代,当时的北宋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文化造诣的水平也相当高。可是这样一个富裕的国家,却一直遭受北方民族的入侵。连年都是被动挨打,还被迫订下城下之盟。这里哪有什么盟,不过就是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的降约。
北宋在军事上不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想到如果他当了皇帝,各地的军事首长也跟他学,也来这么一手黄袍加身,那还了得?于是他大力削减边帅的军权,而且没有朝廷发话,各地军事首长的作战权几乎是没有的。
我总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北宋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富裕起来之后,加上文化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统治者阶层那种贪于享乐的意识越发强烈。只要不影响他们的享乐,其他事情都是可以为此让步的。所以无论是檀渊之盟,还是别的什么之盟,如果能赔钱就赔钱,能割地就割地。反正朝廷有的是钱,不怕给出去多少。在这样的一种意识下,当北宋与外族发生战争时,主和派往往能占上风,而主战派多难以作为。
北宋就这么拖着耗着,最后来了个靖康之耻,国破君掳,一场彻底的失败。到了南宋时期,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江淅富庶,南宋小朝廷的小日子过得也很舒服,哪管什么北伐复国?岳飞的被害也成了一种必然。直到蒙古大军南下,南宋的小日子也过不下去了。虽然已经被逼得没有办法,再不打也是北宋的结果。文天祥起兵了,但大势已去,终归还是救不了这个从里子就烂透了的朝廷。
唐朝虽然有个盛唐时期,但那也恰恰是唐朝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所谓李隆基搞出个中兴时期,但玄宗天天与杨贵妃花天酒地,虽然当时外敌不强,但内乱的根子已经扎下了。一个安史之乱就把唐朝打得七零八落。盛唐时的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深受其害。文化高度是有了,国家的危机却也到来了。
这里似乎就有个悖论:越是生活富裕,文化艺术上升的时候,却是国家最容易陷入危机的时候。难道真的是“越穷越革命”吗?当然不是。人类搞生产,谋发展,当然都是希望日子越过越好,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水平和造诣也越来越高。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历史上,却出现了上述的情况。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将来就再也不会发生这类的情况。
居安思危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却是非常困难。生活一富足,一舒适,谁还愿意去做那些让自己不太舒服的事情?越吃越不嫌馋,越待越不嫌懒。这是人的惰性的通病。惟有自觉的意识,打破这种惰性的积病,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才能避免那种威胁生存的危机。
文化造诣的提升,会产生一种副作用,即所谓玩物丧志。有了高雅的艺术爱好,难免对此沉溺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失去更高的志向。对艺术品收藏成瘾成癖,都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对于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作用是陶冶情操。如果把这种沉溺其中的感受作为主要的享乐,那就是反客为主了,反而会深受其害。
有个伟人说过,人类为了发展更高的文化成果,往往需要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有时甚至需要牺牲整个阶级的利益。这其中的意思是说,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阶级利益的冲突,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压迫,强迫被剥削者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而剥削者则有闲情逸致从事文化产品的创造。文化水平上来了,而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则被统治者所残酷的剥削掉了。这应该是一种含义。另一种含义可能就是指像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物质丰富了,文化提高了,但内忧外患却也同时滋生了。最终导致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人民群众民不聊生。不知道这是不也是一种为了文化提高而付出的牺牲和代价。
当人们发现这其中的规律性东西的时候,人们多少就应该有所自觉。人类的生存极其不易。除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处处都是危机和挑战之外,人类社会内部同样也存在着种种危机与挑战。人类时刻都要准备应对这样的危机和挑战,哪有更闲的时间去一味享乐?那就是作,作死的苗头。人类如果想要延续更长的物种寿命,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永远都不能削弱。
有时候,在所谓奋斗与过好日子之间,人们并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有了好日子过,干吗还要吃苦奋斗?吃苦奋斗不就是为过好日子吗?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如果办是贪图享乐,而不再去吃苦奋斗,那就别说还有好日子过,连能不能生存下去都会成为大的问题。所以,为了生存而吃苦奋斗,还是为了享乐而牺牲生存的更多机会,人类到底要怎样选择?这个问题不那么好回答吧?
其实,人类要想继续生存,除了吃苦奋斗,还会有更多的担心与忧虑。这都是在伴随着人类生存这个话题的。居安思危本身就包括了这种思虑与担忧。如果只图一味的享乐,这些思虑和担忧都是对享乐的一种干扰,让人心里不那么舒服。所以与其不舒服,不如索性不去想这些问题。可是不去想,不去思虑,问题就能逃得掉吗?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