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发展生产力是目的还是手段?

已有 5401 次阅读 2017-11-3 09:3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了《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8期刊登的采访卫兴华老师的文章,感觉很有收获。他在讲到政治经济学问题的时候,思想清楚,概念准确,给人以很大的启发。但有一个问题,可能他讲的有那么一点简单,我以为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卫老师在访谈中说:“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而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卫老师这样讲,主要是为了批评唯生产力论标准。我读了文章后,认为卫老师的这个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发展生产力不是最终目的这一说法,或者有点不太全面。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象李嘉图的感伤主义的反对者们那样,断言生产本身不是目的本身,那就是忘记了,为生产而生产无非就是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I),第124页)

从某种角度来说,卫老师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发展生产力,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这会有错吗?当然没有什么错。但马克思对生产力的看法并不只是把它看成人类获得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生产劳动固然是想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但这只是人类的一种客观需要,或者甚至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意愿。对人类来说,自从进入文明阶段以来,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并不依赖于人们自己的主观愿望。这种客观存在,人类自身有时是无法把控的。不是因为你喜欢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才会得到发展;也不是因为你不喜欢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发展。生产力自身作为一种独特的外在于人主观意志的物质力量,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通过生产来获得更多的福利这一种目的确实是存在的,但这种福利的获得不应该与生产发展本身的目的对立起来。或者可以这样说,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类展示自身能力,并且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过程,发展生产力本身就可以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目的。

马克思还举例来说,战争是人类最不喜欢的一种活动,但战争在人类社会中根本就无法避免,至少在原始氏族社会,以及后来的阶级社会中都是这样。马克思说,如果为了人类的福利,那战争根本就没有必要发生。战争会带来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会破坏人们安定的生活。但战争又促进了人类生产技术与战略智慧的发展。战争本身看起来极不合理,但在这种极不合理的背后,又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此,从某个角度看,发展生产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人们的美好生活才是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人类展示自己价值与体现自己能力的角度来看,发展生产力也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目的。法拉第发现了电能的存在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电有什么具体的用处,也不知道电能是否可以用于生产。但在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电有什么用的时候,爱迪生发明了用电来照明的灯泡。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也不知道它会有什么用。但后来化学学科的巨大进步有很大一部分是依仗于元素周期表的支持。而化学工业对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样也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有效的产品。

如果说,在技术层面上,生产力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生活目的性。但在技术之前的基础研究方面,这样的目的性几乎很不明确,甚至没人能够知道。但是,科学研究的各种成果,其绝大多数都为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或许就是马克思所认为的,生产力的发展本身也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目的。

至于是不是最终的目的,或者究竟哪一个方面才是最终的目的,有时并不容易区分清楚。在一个无穷发展过程中,无法确认哪一个是最终的目的,哪一个不是最终的目的。或者可以这样来看,手段与目的本身是一种相对的辩证关系,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是手段,另一个方面是目的;但在另一个阶段,手段与目的的位置也许就可以掉换。原来是手段的,其实也是一种目的。原来是目的的,也可以是一种手段。

对资本来说,生产力的发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润。但这不是马克思所肯定的人类的目的。对资本来说,人们生活的改善,与福利的获得,都不过是利润的副产品。这肯定与社会主义的目标有所不同。对马克思来说,人类挣脱资本的束缚,能真正获得自由的发展,多样性的发展,这才是人类生活的目的。如果不好说是最终目的,那至少也是一个较高层次的目的。人类的生活是要真正体现人类的力量、人类的本质、人类的伟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83592.html

上一篇:观看音乐会
下一篇:十月革命节
收藏 IP: 114.250.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