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看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场

已有 2323 次阅读 2017-10-3 08:3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无意中,看到央视一台播放《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场的节目。不是从开头看的。第一位歌手苏文正在唱他的第二首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他唱得真不错,有激情,歌声也好,嗓音也不错。只是他的第一首歌没有听到,据后来点评人说,他唱的第一支歌是《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我在别处听过这支歌,但这次没有听到苏文唱的,有点遗憾。他在答题环节的表现也没有听到。他最后得了二百多分,是总分,应该是不错的成绩。

从这支歌,想到在1996年,北京市高校举行教师合唱比赛。先是分赛区,然后再进入决赛。那一年,有人推荐我参加学校的合唱队,只是为了这次参赛。我们选的歌曲有两首:一首就是这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还有一首是《东方红》。说来巧了,这两支歌都是从陕北民族曲调上重新创作出来的歌曲。当时,似乎还有人对我们选唱《东方红》颇有微词,我们倒是不管那一套。我们当时还是按照真正分声部的总谱排练的合唱《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前面找了一个音色极美且喜唱民歌的一个小青年来领唱。她一张嘴,立马全场镇住,挺带劲的。

《中国民歌大会》出场的第二位歌手,是从山东沂蒙地区来的一位中年妇女。看上去她是个业余歌手。嗓子不是特别地漂亮,但绝对说得过去。她唱的第一首是《沂蒙山小调》。这支歌我们读初中时就学唱过。但这种民歌式的创作歌曲在技巧上并没有多少花样,歌手的技巧也体现不出多少来。在答题环节,我觉得,出题人有点为难这位中年妇女。一道题是关于五谷中的黍,是指大米、小米还是黄米。我反正答不出这道题,但我猜可能是黄米。而歌手回答是小米,其实小米与黄米有时候也不太容易分得清。小米不太黏,而黄米比较黏。另一道题是歌曲《包楞调》里的“楞楞……”是代表什么声音,是纺车的声音,还是马车的声音?那位中年妇女说是马车。可能她这么多年,也未必用过纺车,甚至可能都没有见过纺车。虽然估计她来自农村,但今天的农村真的也未必还有这种家伙事儿。最后她能回答正确的是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哪个地区。结果她得分很低,才一百多分。

第三位歌手是藏族歌手次仁央宗。她唱的第一支歌,歌名我没记住,第二支歌是《天路》。藏族歌手的歌声都有某种共性。在回答问题的环节,我觉得都是她的长项,一个是关于服饰方面的,问她这种服饰是西藏哪个地区的。还有一个是问歌曲《歌唱二郎山》里唱的是修的哪条公路。答案是川藏公路。我觉得这都跟送分一样。最后,央宗得了三百多分。我感觉,还有最后一位选手,未必能超过央宗的得分。

第四位,即这一场大会的最后一位歌手是来自山西的张红丽。她是一位戏校的老师,也是一位歌唱演员。她唱的第一首歌《桃花红、杏花白》,是左权地区的一种小调,唱得不错,但没觉得有多么特别地好。可是我们毕竟的外行,只能听热闹,听不出多少门道。在答题环节,她也是全对。她唱的第二支歌是《人说山西好风光》。这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插曲。但我不知道,是先有的这支歌,后有的电影,还是反过来,先拍的电影,再创作的这支歌做插曲。这支歌在影片中是女主角孔淑贞在回乡的路上唱的,是挺好听的一支歌。最后,张红丽得到的总分超过了央宗九分,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我当时感觉,如果她能这样唱下去,有可能会红起来。

大会的点评人田青老师说,中央电视台举办这样一台《中国民歌大会》,对弘扬中华文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应该为央视点个赞。我倒以为,这样的点赞,也正是对过去,央视不太重视对民歌和民族文化的表现是一种隐隐的批评。过去,央视只有音乐频道播送过与民歌有关的节目,而这个所谓最权威的综合频道,似乎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光是不够多,而是太少了。他们似乎更热衷于请流行歌手上节目,而这些流行歌曲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主要是因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们,很少关注我们的民间音乐与民族歌曲,即民歌。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总想一鸣惊人,总想标新立异,结果弄出的作品都是不伦不类,很难有什么被传唱的魅力。虽然青年人中有不少人很喜欢这类作品,但是这样的作品很快就会销声匿迹,成了明日黄花。没有深厚积淀文化的作品,永远成不了经典。而我们的民歌,或者根据民歌旋律再改编创作出来的歌曲,随便提拉出一首,几乎都是经典。两方面一比较,高下立见。

国外的年轻人固然也喜欢他们的流行歌曲,但他们也毫不客气地称这些流行歌曲是rubbish。这种说法并不是指一般垃圾箱里的垃圾,而是指那种包装或者印刷得很漂亮,但却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如各种广告之类,就属于这样的垃圾。所以,他们称流行歌曲为这种垃圾,倒是挺形象的。北京街头有人散发小广告,印得很漂亮,但是一旦递到行人手里,行人多半就会随手扔进垃圾桶。真是白瞎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78894.html

上一篇:人防演习
下一篇:双一流大学建设所引发的一系列琐碎
收藏 IP: 221.221.92.*|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