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难题

已有 2036 次阅读 2017-9-6 04:3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据凤凰网报道,东北青年还是比较热衷于在体制内就业。这样的思维习惯似乎由来已久。虽然国家投入很大力量,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但现在看起来,似乎收效不那么让人满意。这里的问题应该比较复杂。我们不能随意指责东北的青年人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这样的指责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他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

任何观念的存在都有其客观基础,也有相应的合理性。东北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对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付出过巨大的代价。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在转型方面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我以为,特别是在九十年代的所谓国企改革,当时的改革思路基本是是错误的,因为那时的改革更多的是为资本的横行开启了种种大门,而以大批产业工人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却并没有因此得到解放,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效能的机制。那时的改革就是让工人下岗失业,然后放弃不管。这是对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极大犯罪,也是对工人阶级的极大犯罪。当年的通钢事件就是这一改革的典型代表。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后来的思路似乎还是要以市场经济为先导,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结果几乎没有收效。问题在于,现有的市场模式,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动机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各类私人资本进入东北,要么是小打小闹,要么是想以小成本和代价来获取以亿计的国有资产而据为己有。这样的思路怎么可能会热心于东北的经济发展?

1996年和2005年,我去了两次齐齐哈尔,这是一个有着国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军工企业的城市。在一个军工企业里,1996年,企业遇到极大的困难,工人有几个月都没有拿到完整的工资。但是那里的工人还在坚持上班。我当时不太理解,就问他们,你们现在都没有收入,为什么还要在企业上班?为什么自己不出来做点其他的事情。他们没有回答我为什么不做其他的事情,只说,他们相信企业不可能永远不给他们开支发工资,将来企业好了,这些工资都是可以补回来的。

我不知道这是他们内心的无奈,还是一种盲目的信任。但我知道,他们这样的想法不会轻易改变。2005年,我再次到齐齐哈尔,还是那个军工企业,由于国家战略方针的变动,企业的日子比起十年前要好得多了。企业员工,无论是老一代,还是年轻一代,都劲头十足。他们觉得企业还是有希望的,他们不愿意离开企业。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一切都需要企业。

当时,有些企业的骨干技术工人相继被外地的私营企业挖走了。他们从内心里并不想离开这样的企业。他们总认为私营企业不稳定,还是国有企业更可靠。可是国有企业能给他们的收入还是太少了。他们得养家糊口,他们是忍痛离开了自己的企业。这样的心理我也很能理解。

要解决东北这样的问题,需要多个渠道同时改进。在鼓励个人经营方面,除了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之外,最重要的是各种基本保险的落实。要让青年们感受到,即使是自己在创业,在经营,但在遇到各类风险的时候,自身的生存和家庭的稳定也是有保障的。现在的保险业,多为赚钱,真心为保户服务的并不太多。这样的保险其实一点也不保险,难怪人们对这样的保险都是能回避多远就回避多远,真是一点也不想跟他们这样的保险业沾边。我倒是认为,国家应该在保障工人基本生存的保险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事。不能让青年在自己创业就业之后,一有风吹草动,就朝不保夕,这显然是没有鼓励作用的。

还有一点,既然东北青年对于国有企业有那么深的感情,那么我们的国有企业是不是能够做一点事。比如,有些厂子是不是可以在东北兴建,招聘更多当地的工人。国有企业的号召力在东北远比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有更大的魅力。那么如果有可能,我们的国有企业是不是可以在东北开设更多的工厂?即使有的企业不适合于在东北地区开设,那么在其他地区建设的国有企业是不是可以在东北地区多招聘一些企业员工?既然东北的青年人更看重体制内的工作,那么我们的国有企业就给他们一份这样的工作,或许他们会比其他地区的人们更为珍惜这份工作。

为了更好地招聘到合格的人才,有关国有企业可以在东北地区开设技工学校或者技术培训中心,以吸引更多的有志在国有企业工作的青年人。这项工作可能前期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作为国有企业,有必要承担这样的重任,同时也完全可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里很多老的企业需要调整结构,需要产品升级换代,这都既需要资金,又需要人才。国家是不是可以考虑增加鼓励更多的资金与人才到东北落地的优惠政策?这样的投入无论怎样做,都是值得的。东北人杰地灵,为什么我们就想不出更好地开发这块土地的办法?为什么好多过去出的主意都是馊主意、母主意?这其中的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

最近,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大家谈”栏目,有人提出,北欧国家也是寒带,那里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与中国的东北差不多。但是,北欧国家挪威、瑞典、芬兰等国都有各自有特色的产业,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都还比较高。是不是可以多考察一下北欧的情况,了解一下那里解决经济发展与生产方面的方法。或许,这一招看上去有点远水不解近渴,但如果能解远渴也比干等着要强。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74443.html

上一篇:单输还是双输
下一篇:爱情,是调料还是主菜
收藏 IP: 123.120.98.*|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